要查看招聘信息得先注册成网站会员,想应聘某企业职位要先成为企业网站用户……近来,不少忙于求职的毕业生和关注招聘信息的大四学生很郁闷。他们发现,通过网络查询招聘信息、投递个人简历时要先过几道“坎”,而且注册的过程十分繁琐,需要填写很多无关紧要的信息,让他们很是反感。“想应聘,得先做用户,这未免也太霸道了!”一名学生如是说。
工作没找到,反成了十多家网站会员
“这些日子我在网上求职,如今工作还没找到一个,却已经成为十几个网站的会员了。”说起自己近来的求职经历,22岁的王丹十分头疼。她头疼的不仅是求职的结果,还有那令人无奈的求职过程。
王丹是河南工业大学的一名大四学生,和其他奋斗在考研第一线的同学相比,她并没有显露出轻松的神情。放弃考研,找工作成了王丹首先要考虑的问题。两周前,她制作好了自己的简历,开始浏览一些招聘网站,想把自己就业的“种子”提前播种下去。
9月底,物流专业的她在某公司企业网站的页面上看到一则招聘信息,觉得其中的一个职位很适合自己,正要点开查看具体信息,并记下联系方式,却发现有消息框弹出:“您未注册成会员,请‘登录’后查看相关职位具体信息……”无奈,王丹只好开始“注册”。
按照提示,逐条填写完注册信息后,王丹顺利成为该企业网站的会员。当她准备提交个人简历时,“麻烦”又来了。网站提醒,公司已将应聘网址发送至她的注册邮箱,应聘者必须打开邮箱,点击邮件发送的网址,然后通过该页面向公司提交简历。繁琐的程序让王丹直摇头。
此后王丹发现,这样做的企业不止一家。有些企业的网络招聘、在线投简历等更是直接与产品挂钩,其中也不乏一些知名的大型门户网站,让她不胜其烦。
过半数毕业生遭遇过“被注册”困扰
记者通过网络搜索“企业招聘”字样,共有97643条结果。随意点开一条链接,进入一家名为“某国际有限公司”的招聘页面。招聘信息显示,该公司规模有上百人,因为“拓展业务”需要,招聘文员,月薪2000元左右。当点击“投放简历”字样后,果然如同王丹所说,页面提示:“请先注册为会员,再投放简历。”
随后,记者又先后点击了10家招聘网站及企业招聘页面的链接,几乎全部出现了类似的情况:要查看招聘信息得先注册成会员,想应聘职位要先成为企业用户。
“现在通过网络找工作是必备手段,可这不停地注册会员,也太烦人了。”今年刚毕业于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的李林峰说,他们班39名同学,有22名在网络求职时遇到过这样的“窝心事”。
究竟是招聘人才,还是扩展自身用户?
“这到底是招聘人才,还是开拓产品市场、拓展自身用户?”采访中,不少学生表达了这样的看法。还有毕业生表示,一些企业在获取应聘大学生的个人邮箱信息后,会不定时发送应聘企业的广告信息,而广告信息本身与招聘内容没有任何关系。他们认为,这些网站上的注册程序不仅繁琐,还需要登记不少与求职并无关联的个人详细资料,让人不得不怀疑企业此举的诚意和真实目的。
企业这样做,让毕业生既反感又无奈。“一方面觉得求职机会很难得,一方面又不愿意成为会员,注册成那么多网站的用户,天天收广告,谁受得了?”网络求职者小马说。
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河南力天律师事务所主任丁香分析说,由于中国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法律对于互联网行为的约束能力还非常欠缺,目前个人对于一些企业欠妥的行为只能表示不认同,从法律层面上很难进行追究。但如果一些企业利用求职大学生简历中提供的邮件地址、手机号码,发送与求职本身无关的广告,可以认定为一种骚扰行为。
“正规企业在招聘时,是不会让应聘者漫无目的地注册某网站会员。”丁香说,企业一般会电话联系比较满意的应聘者,并约定面试时间。
此外,丁香提醒,应聘者找工作最好去大的招聘网站,因为大的网站会核对招聘企业的营业执照、法人资格等,只有是合法机构的信息才能登在这些大网站上,这对于网友来说是提供了保障。
据了解,一些小型招聘网站,还会发布虚假招聘信息,让网友多注册会员的目的,可能是为了诈骗或套利做准备。学生在注册成会员后,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需谨防诈骗。
(谭萍 杨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