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30分,听完同事刘俊艳的交班汇报,她便缓慢启动绞车,倾听电机声音、触摸轴承温度、检查钢丝绳有无弯折、硬伤、打结现象……这已成了她多年的工作规律。
在绞车工岗位上工作了十年的李花萍,新近被提为澄合王村斜井综合队1.6米提人绞车班班长。多年来,她和五位同事始终担负着全矿一千余名干部职工的升、降井任务。
巡视完毕,利用工作空闲她便琢磨着这一天的事情。目前,绞车班每班只有两个人,每天班组要做的事情很多。矿上正在申报五精样板矿,而绞车班被确定为五精示范岗位。作为班长,她要好好谋划谋划:怎么才能把绞车班创建成本矿响当当的五精示范岗?
“小韩,你知道‘三不开、五注意’的具体内容是指什么?你今天对照设备把提升系统图画出来。”她利用闲时间又开始每天的“师带徒”活动了。询问完学徒,她又开始背诵自己的岗位指导书了。
“叮叮”清脆的铃声提示花萍该开车了。只见她收起岗位作业指导书,一边娴熟地操作着绞车手柄,一边对学徒韩志强说:这次升井的同志不下二十五个。
看着笔者和徒弟诧异的目光,李花萍骄傲地说:“这都是经验,只要钢丝绳震动小,而且电流增大,那肯定升井的同志不下二十五个。”
“我开绞车提人一般是3分56秒,把人送到井下每次3分47秒,误差不超过6秒。”她说这是五精示范岗的基本要求。
随后的三个半小时,她只是反复重复着单调的工作:提车、放车、提车、放车。没有再和笔者说一句话,韩志强告诉笔者,按照绞车操作工岗位责任制,开车期间不得与他人交谈。截至十二点停车,她总共开停车21次。
停车后她第一件事就是向队部汇报:“减速箱有点渗油,电机声音比较沉闷,请安排人进行检修。”
在12:00——14:00停车吃饭期间,花萍这才打开了话闸子。在交谈中,笔者了解到目前绞车工是综合队职工都不愿意来的岗位,原因很简单:开提人绞车责任大,收入又不高,她每月加上补助才两千元。她告诉笔者,现在条件好多了,2007年前,车房工作环境差,而且设备保护装置不健全,安全系数太低了。记得有一次她师傅正开着,只听“砰”的一声巨响,原来牌坊深度指示器失灵了,并且没有警铃,引起绞车过卷导致风门被拉开,险些酿成大祸,事后吓得她好长时间没有上班。
“开绞车担心着呢,所有上下井的工友的安危全在绞车工手里捏着呢。”她说。
一声清脆的铃声又让她回复到原来的程序:提车、放车、提车、放车且无言…… (张晓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