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南郑县总工会紧紧围绕改善民生、维护稳定、促进和谐这一主线,狠抓机制建设,着力整合资源,打造“三个平台”,夯实困难职工帮扶工作基础,稳妥解决了与困难职工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实际问题。近三年来共救助困难职工1923人次,救助困难学生近300多人次,共发放救助资金453370元,其中困难职工生活救助金302300元,介绍各类人员就业480人次,带动就业和再就业648人。
打造阵地平台。去年,县总工会筹措资金35万元,建立了面积达230平米困难职工援助中心,于困难帮扶、就业培训、职工活动于一体,并设立了“爱心超市”,设置了衣物架、粮油供应区、图书资料室,专门受理困难职工求助和来信来访。
打造电子平台。为了全面摸清困难职工的人数,做到帮扶不漏一户、不丢一人,各级工会干部主动走千家、访万户、摸实情,层层建立困难职工档案和工作台账,统一输入微机,实行信息化管理,建立了全面覆盖困难职工动态管理网络,基本实现了电子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截止到2011年10月底,录入电子档案的困难职工家庭共2271户,供养人口6436人。现在只要打开困难职工电子档案,全县困难职工帮扶工作就可一目了然。
打造联动平台。针对全县下岗职工多、困难家庭多、帮扶资金有限的实际,县总工会每年组织动员县辖内企事业单位和干部、职工开展“送温暖”捐款活动,形成了县直机关、部门、镇、企业、社区及慈善机构于一体的网络化、社会化、常态化的帮扶格局。特别是涉及改制、用工、劳动纠纷等问题,积极主动与有关部门进行协调,切实维护了困难职工的合法权益。同时,积极与有关部门协调,帮助困难职工解决难题。冷水供销社下岗职工胡晓萍,在创办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时缺资金,县总工会和供销系统工会上下协调,帮助她落实小额贷款16万元,使她的生猪养殖合作社得到快速发展,现养母猪700头,年产仔猪15000头,还为下岗职工提供就业岗位18个。 (冯贵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