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一心为民的好“村官”

——记西安市人大代表、雁塔区鱼化寨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张永利

2023年08月31日

图为鱼化寨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张永利(右一)与副主任夏保安(右二)等在村民安置楼施工现场协调相关工作。

(上接一版)

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西安城市的现代化进程,乡镇企业纷纷倒闭、转型,全村企业经济一片狼藉,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西北第一村”进入了发展的“半瘫痪”状态。

“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2002年从部队复员回村又在乡镇企业从事管理工作多年的张永利被党员选为村党委书记。他深知,越是在矛盾复杂的时候,越是在经济困难的时候,党员干部越要以身作则,做事公平,与村民共渡难关。为了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带头作用,他放弃休息日对班子成员逐个家访、谈心,统一了两委班子思想。他又从村两委班子建设入手,将党务、村委管理纳入制度化轨道,实行干部轮流每天8小时坐班制度、主要领导每天碰头制度和全体干部每周例会制度,改变了以往班子成员“有事乱忙活,无事各顾各”的传统管理模式,方便了群众办事。针对党员干部中存在理论水平不高等问题,他对症下药,定期对党员干部进行思想理论、廉政建设、农村政策等方面的学习培训,提高了干部的综合能力素质。面对党员老龄化、家族化和低学历的现状,他积极组织优秀青年到党校学习,有步骤吸收优秀青年入党,先后发展新党员200余名,为村经济发展注入新鲜的血液。

张永利常讲:“打铁先得自身硬,身正不怕影子斜。”当村干部十年来,他从没拿过集体一分钱的工资和奖金,他把工资和奖金全都留在村委会,设立了贫困资助金,专门用来帮助那些有困难的群众、党员和外来务工人员。记者采访时看到,他的办公室本来配有空调,可在这么冷的天,他却舍不得用。村里给他配有公车,十多年来他却一直用私家车办公事,而且从来不让村里加一分钱的油,就连采访时请记者吃饭也是他自掏腰包。

率先垂范带队伍,同舟共济渡难关。目前,该村党委下设11个党支部,有党员近300名。在张永利一班人的带领下,村两委班子团结了,村民气顺了,村民收入成倍增长,该村先后多次获得西安市及雁塔区“优秀党委”和“优秀村委会”等荣誉称号。

破解难题寻出路 一心一意谋发展

记得2002年刚上任时,面对“西北第一村”变成“瘫痪村”的现实,张永利几个夜晚难以入眠,他不停地思索:要想改变鱼化寨村的现状,就必须找出制约发展的症结所在。他与老干部、老党员及部分村民促膝长谈后,认为好多村办企业因政策的调整都是亏损运转,导致村集体经济和村民的利益不断损失。

破解难题寻出路。他在理清思路后,有计划地进行大刀阔斧的经济体制改革,对多年亏损的企业实行关、停、转,以此来减少村集体和村民的负担,从根本上改变村经济的发展模式。针对关闭小企业损害部分人特别是个别村委会成员利益的问题,他在班子内部开展讲民主、讲团结、讲正气,不争名、不争利活动,要求大家一切以村民利益为出发点,一切以发展大局论成败。面对村民对关闭小企业的疑惑和闹矛盾现象,他说:“温暖生长,寒冷萧杀。”会团结是大道理、硬道理,团结才能稳定,稳定才能发展。他还抽出大量时间明察暗访,与关闭企业的相关人员一一谈心,消除矛盾,凝聚人心。

小企业关闭了,发展靠什么?班子成员看着他,村民也看着他。他上任后先后引进9所院校和单位,在鱼化寨村安家落户。单位和外来人口的剧增,带动了人流、物流,更催生了房屋出租业的发展,使之成为村民发家致富的主要经济收入。村里很快繁荣了,村民经济收入大幅提高。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鱼化寨村也与西安其他城中村一样:人口密集,街道拥挤混乱,卫生状况差,危房多,且无消防设施。进行城中村开发改造便成了新历史条件下村经济发展的新要求。为此,张永利和村委会经过认真考察,引进有实力、有信誉的全国劳模、民营企业家——李建民垫资,合作成立陕西鱼化寨城中村改造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对鱼化寨村进行科学的改造建设。

村委会副主任夏保安对记者说,在城中村改造中,凡一切大小事情,张书记都要上两委会研究决定,而且他带头规定亲友和家人不许参与改造工程。记者是在西安市富裕路18号的村民安置楼建设工地见到张永利的。他头戴安全帽,正与建设单位的负责人研究解决实际问题。指着有176套住房已封顶的一号楼,张永利告诉记者,改造中,他们总结、吸取了全国一些城市城中村改造的先进经验,结合全村人口众多的实际提出了“安置先行”的指导思想,不仅可以节约一笔巨额的过渡费,又可使村民在建设期间继续维持现有的房租收益。安置楼建好后再启动整个老村的拆迁改造工作,这样一来,既兼顾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又保证了工程质量和进度。记者查看建设图纸后得知,每栋安置楼的1-3层都是商用房,建成后可以出租,用来解决村民“安居”后的“乐业”问题,当然受到了村民的欢迎和拥护。

关注民生保稳定 重塑形象促和谐

王东阳是来自商洛山阳县的一名农民工,他自己在西安北郊打工,妻子带着孩子住在鱼化寨村。2009年冬天,王妻突然生病住院,因差一千块钱被医院拒之门外。张永利与村干部看望时,二话没说,将身上仅有的1200元掏给王东阳,并叮嘱村民照顾好王东阳的妻子。像这样,在危难之时帮助村民和外来务工人员的事已在张永利身上发生了几十次。从小吃过苦的他,对弱势群体总有一份发自内心的关爱。多年前他曾拿出2000元资助蓝田县一名贫困孩子上学,可那时他并不富裕。有人说他:“给那些外来人员钱,就能解决实际问题吗?”他却说:“给钱也许不能解决什么问题,但是可以表明我们对他们的态度,他们也是鱼化寨村的新村民。”

鱼化寨村常住和流动人口近20万,与中等县城人口一样多。20万人的吃、喝、拉、撒、住、行、治安等问题,都是张永利工作的重中之重。他指定专人对所有外来人口登记造册建立档案,建立严格管理和认真排查的长效监管机制,消除治安隐患。又指定专人定期检查每家每户的防火、防电、防盗、防煤气、防天然气泄露和村民建房安全。为解决人口密度过大导致交通不便的问题,他力主投入130多万元硬化了全村所有道路;投入530多万元用于村内环境卫生和排污管网的改造。为了保证村民的饮水和供电,投入600万元,先后打了12口200多米的深水井,更换和添置了7台变压器。在打井和架设变压器时,该村第四、五村民小组部分村民因场地纠纷出来阻挡。张永利到现场讲道理:“我们村一千多户,每户都住有近200名房客,只有保证了这么多人的上下水、电、道路畅通、垃圾清运和良好的治安秩序,才能保证全村人的房租收入。”经过三小时认真细致的工作,最终说服了众人。正是由于他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才换来了鱼化寨村村民人均年收入5万余元的回报。

“为什么我的眼中常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脚下这片土地爱得深沉!”他对待村民就像对待亲人一样,谁家盖房缺少资金他就积极协调帮忙贷款,个人也鼎力资助;谁家有红白事,他忙前忙后,主持操办,甚至谁家的小孩当兵、上大学、就业、订婚……这些杂事、琐事他都放在心上,诚心帮助。对鱼化寨这样外来人口多的大村,稳定和谐才能发展。在张永利的倡导下,他们将村组调解与街道稳控结合起来,对发现的问题和矛盾及时调解,消灭在萌芽状态。2009年5月第三组村民薛某和刘某两邻因建房打得不可开交,他立即和主管副主任上门调解,但因两家积怨太深,一时难以调解,他不厌其烦先后7次分别给两家讲道理做工作,直到双方握手言和。正因为他和村干部如此重视调解工作,近年来,鱼化寨村未出现过一次越级上访事件。省信访局的一位干部称赞:“鱼化寨村的和谐稳定工作真是做到家了!”

“富了口袋,不能穷了脑袋。”为了重塑“西北第一村”的新形象,他们投入310万元,设立了村健康娱乐中心、书画室、舞蹈室、秦腔自乐班、青少年教育活动室、篮球场、健身场等文化娱乐场所,为和谐家园建设平添了一道道亮丽的风景。

在村官这个岗位上张永利一干就是十年,历届连选连任。2006年被推选为西安市人大代表,2008年又被村民选举为村委会主任。十年间,在他的带领下,村企业重新焕发出生机,村民的收入呈十倍增长,村容村貌和村民的综合素质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他以他的人格魅力和富有成果的领导才干受到了班子成员的尊重,受到了村民的拥护与爱戴,村民称他为“一心为民的好村官”,并先后多次被评为西安市和雁塔区的优秀党委书记、优秀村干部、优秀共产党员。 本报记者 阎冬

上篇:陕明年出台PM2.5防控方案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11/12/2011120902-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11-12/09/082303.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