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深度报道要注意告诉读者“为什么”

2023年08月31日

在“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中,追求报道的深度已成为采写者实践的行动,不少同志在这方面作出积极的探索,有的报纸还就深度报道的理论,组织专业人员进行了专题研究。可以说,深度报道不但是新闻采写的发展趋势,而且也会成为采写新闻的自觉行动。因为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不只满足于从报道中获取一种信息,而是要得到某种启示,在思想、工作和生活中获得实际的收获。所以,对于我们采写者来说,就必须重视研究和努力探索采写深度的问题。

深度报道,是对新闻事实深层次挖掘,既要讲清事物发展的来龙去脉,又要透过事物的表面现象,揭示其本质的内涵,有理有据,由浅入深分析前因后果,得出正确的结论。通俗地讲,也就是既交待清楚是什么,又让读者明白为什么。因为,“是什么”只是向读者提供了一种信息,而“为什么”就可能是让读者有所启示,使读者从中受益。所以多写为什么,就能向深度报道迈进。

其实,“为什么”是新闻五要素中的基本要素。但我们有些同志往往只满足了解前四个要素,就急忙动笔写稿。至于新闻中的具体细节和为什么要发生这样的事,则多被忽视,认为只要有了四个要素,就可以写出稿子。这无疑影响了深度报道的质量,也是影响读者阅读兴趣的一个重要原因。10月31日,《宝鸡日报》刊登了《千阳县“80后”青年罗亮亮——跳入激流救小孩千米涵洞不丢手》的通讯,在读者中引起了强烈反响。通讯挖掘出了近期广东两岁小女孩悦悦的悲惨遭遇,让社会发出了“国人冷漠”的质疑声,从报道事实中体会到了深刻的思想境界。这篇通讯之所以写作成功,关键就是作者不满足掌握一般的事件动态,而是注意不断挖掘“为什么”取得的。事发后,罗亮亮的父亲罗吉焕告诉采写者:“我娃是2002年当的兵,当了两年就回来帮我经营饭馆。当时看到我娃被冲到涵洞里面,我第一个反应就是我娃要没了。这涵洞也叫‘死亡胡同’,我在这里开饭店有25年了,冲进涵洞的牲口,我就没见过有活的,也就我娃胆大,敢往里头跳。”采访中,问罗亮亮看到这么急的渠水,你怎么就敢往下跳时,他却回答:“我当时就觉得小孩可怜,没想那么多,就跳下去了。”在身临其境中,用眼、用心采访出新闻事实背后的“为什么”,终于写成有真情实感和深刻思想内涵的好作品。

因此,要想写出受读者欢迎的深度报道,就要注意告诉读者“为什么”。

(崔梦麟)

上篇:提升业务的平台 透视社会的窗口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11/12/2011121202-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11-12/12/082350.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