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一缕茗香境如禅

2023年08月31日

文/槐山

余不烟酒,但喜茶,因此,有时亦留意茶事。

在下以为,在号称“世界四大饮品”中,可乐未免失之浅俗,咖啡不无贵族矜气,酒更是存利害于一体而常被毁誉参半。而茶,洽洽因其色味优雅与适口生津而最为芸芸大众所青睐,从而成为举世风靡之物。茶,曾使一千三百多年前那位名曰陆羽且被尊为“茶圣”的人因痴迷而执着;茶圣,则使茶这种世之尤物更被推崇且日趋雅化。诚如宋代词人梅尧臣所言:“自从陆羽生人间,人间相学事春茶。”我想,尽管茶叶的发现与饮茶的发明并非自陆羽始。而其所著《茶经》则确是将茶事及茶文化提升到了一个无与比肩的理论层次与文化高度。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赋茶以丰富的人文内涵,不啻是人类文明的一大标志。

喝茶,对于终日劬劳的贩夫走卒类而言,乃为“牛饮”。其大碗盛之,仰颈灌之,解渴消暑,痛快淋漓。其实,这才是茶功能的最基本体现和饮茶的最基本形式。像老舍《茶馆》般之市井茶肆中,其饮者南来北往,三教九流,千姿百态,轻松自由。“样板戏”《沙家浜》里有段唱,便是旧时茶馆的精彩写照:“垒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摆开八仙桌,招待十六方。来的都是客,全凭嘴一张。相逢开口笑,过后不思量……”而文人墨客之茶事,则往往是紫砂新茗,细品慢呷,谈画论诗,尔雅温文。其间即便有如佛印者,其豪爽而豁落,潇洒而泊如,反倒别具一格,大彰反差之美。此般诸公之饮,非为止渴,而在乎挚友际会与情感交流。如此用茶,才堪称“饮茶”或“品茶”。一个“品”字,尽涵万般情愫于瓯蚁;一缕清香,衍生无穷意趣于心怀。如此,方进入饮茶之妙境。

古往今来,我域喜茶嗜茶者比比皆是。像陆游先生便堪称茶痴。其每外出,必茶灶笔床自随。一生撰茶诗两百余首,对茶可谓至爱。乾隆85岁时打算退休,有位老御医说“国不可一日无君”,乾隆则幽默地回答:“君不可一日无茶”。画坛大师张大千,30年代与其兄寄居苏州网师园,茶的消耗就占用了每天的一大开支。每日早、午、晡、晚必饮原泡好茶。如东山碧螺春,每次只饮两开。有时饮狮峰龙井,始可多冲一次。周恩来最喜西湖龙井,常以此茶待宾,并先后五次前去视察西湖龙井产地之一的西湖梅家坞,且与茶农一起采茶、合影。爱之程度,不言而喻。

茶人皆知,饮茶的最高层次已臻“道”级,所谓“茶道”是也。从茶室的摆设,到参与者的服饰,尤其一举一动,无不中规中矩,谦谦有度,轻来慢去,彬彬有礼。其过程之复杂,细节之繁缛,神态之庄严,氛围之神圣,俨然一种至高无上的隆奠盛仪。茶,喝到如此份上,便脱其本原而上升到一个道化与禅化的至境。非为饮茶,但为融情与养心也。据亲历者说,日本茶道乃承袭中国茶道而为当今世界茶道之典型,其程序的精心安排与举手投足的极其讲究,皆堪称无与伦比。仅其茶室的入口就是一个极具匠心的设计:其门如传统木船舱门之窄而矮,目的就在于使入者必得低首侧身而过,从而模拟出入船舱的情形,以此寓意“千年修得同船度”。我想,不得不俯身而入者,也许还意在使来者降身姿,去骄矜,摒浮躁,而以谦恭平和之态融于其间。用心如此,禅之境界也!

可是,有兴趣并有条件享受以上高级形式者,毕竟只是极少数。而对于我等日日得为开门七件事而不敢稍有懈怠者来说,能够长年有茶喝和间或有好茶以供享用,就算心满意足了。而让所有爱茶的社会成员都能满足其好,且有足够的闲暇以及上好的香茗可供品啜,则更应是这个社会的共同追求。

一叶一春秋,一茶一世界。其实,无论绿茶、红茶,抑或白茶、花茶,对于并非单纯为了解渴而用者,茶,饮的是过程,品的是禅味,消费的是安逸,享受的是生活,如此而已。

上篇:没有了
下篇:美景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Content/weixinlogo.pn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11-12/12/082364.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