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心中的小火炉

2023年08月31日

文/王印明

刚入冬,寒气就逼人。坐在火炉旁,翻阅唐朝诗人白居易的那首:“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心中不禁一动,思绪随蓝色炉火,又飞回从前……

儿时的天空是明净的,明净得只留下一片瓦蓝。当北风呜呜地吹着故乡翻晒过冬的田野,父母便为我们这些赤着脚丫的孩子开始营造一个温暖的小火炉。有了小火炉,孩子们不怕冻着,父母也放了心,因为炉火中的炭火就是父母呵护的心灵,饱含真情,倍感亲切,让人生之路充满生机与活力。

小火炉通常是用废旧的铁质瓷碗和瓷缸做成,然后在碗口或缸口对称地扎两个孔,用一根铁丝拴住做成提柄。经过简单的工序,一个牢固实用的小火炉就做成了。也许和白居易所描写的那个小火炉没什么两样。

我的小火炉是由母亲亲手制作的。母亲心灵手巧,跟着奶奶学了一手刺绣和做工艺品的好手艺,就像是一种生命的延续。每当寒流初次敲开冬的大门,细心的母亲就从房屋的某个角落里找来弃之多年的破旧铁瓷碗,用刷子清洗锈迹斑驳,就像打扮自己的孩子一样,除去满身的污垢。母亲这才用布满老茧的双手紧紧的按住铁瓷碗,象按住一只刚从笼中抓出的兔子一般,待确信按稳后,从衣袋里掏出一枚与母亲一样苍老的锈铁钉,找定位置后随手从旁边拿起早已准备的锤子轻轻扎下去,再穿上铁丝做成提柄,一只在当时的小伙伴中称得上精致的小火炉就做好了。母亲不放心,两只手不停地摆弄提柄,看是否有松动,是否结实,是否提得起一炉烧旺的炭火。俨然一付制作工艺品的样子。

世界还一片黑暗,屋檐下的小喇叭刚刚响起,母亲便习惯性地早早起床,慢慢地刨开头一天晚上烤过木炭被壅住的火盆,轻轻地一吹,炭火就像天上的星星闪烁着,母亲用火钳飞快地夹出火石,每夹一块,就像天上的流星一样明亮。小火炉准备妥当,母亲才喊我起床。望着那蓝色火苗,心中像是升起一把熊熊的火焰,激动得情绪盈满全身。母亲叮嘱一番,我便背着书包,提着小火炉出门了。

风轻轻地拉着号子,一股逼人的寒气从衣服的间隙侵入,凉丝丝的。我只好侧着身子,躲着风头,缩着脑壳,拎着小火炉前行。红红的火苗在火炉里欢舞,一股暖流直入心底,一下驱散了寒冷,明亮了路程。

出门不久,便与伙伴们汇合了。越往前走,队伍越大,小火炉越来越多。小火炉随着我们有节奏地移步前行,越舞越红,越舞越亮,优美极了。不知是谁抡起胳膊一圈一圈舞动小火炉,伙伴们也学着舞起了小火炉,就像七彩光环遍地开花。小伙伴兴高采烈欢声笑语,引得无数犬吠也来凑热闹。简直感受到了童年时做游戏似的快乐。

到了学校,已全然不觉一点冷,完全沉浸在一种新生活就要揭开暖烘烘的感觉中,仿佛冬天不再寒冷。

如今,虽然有了电热毯、取暖器、空调,但我总觉得缺少点什么。关在严严实实的房间里,看飞雪迎春、听寒风怒吼,远离大自然的感觉给我的是一种沉闷的气息,就像现代化的取暖方式,电暖的是表面上的,而当年那种生动而又温暖的小火炉是暖到骨子里的……

上篇:美景
下篇:有一个词,叫我能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11/12/2011121204-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11-12/12/082366.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