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一版)与蓝天铀业面临的困扰不同,西安市殡仪馆面临的问题则是临时工读书难。殡仪馆现在共有职工260多人,其中固定职工只有120多人,临时工占一半多。由于一些职工只工作二三个月就会离开,考虑到图书保存和能否及时归还等问题,单位现在决定采用会员制度来借阅书籍,会员也就是在殡仪馆工作的固定职工。但是对于其他职工来说,能不能在职工书屋借书,殡仪馆工会正在想办法将其纳入职工书屋的覆盖范围。
今年,蓝天公司以一线职工为重点服务对象,以改善一线职工的学习条件、丰富偏远一线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为目的,投入了一定资金,分别在地处陕西的蓝田铀矿、甘肃的706铀矿、四川的龙江铀矿三个主要生产点,建立职工书屋,方便职工读书学习。
让“职工书屋”建好、管好、发挥好作用
基层“职工书屋”受到了广大职工的喜爱和欢迎。可如何让职工书屋“火起来”,真正发挥好作用?
在记者调查中有管理员反映,职工书屋的书籍更新比较缓慢,再加上网络信息的发展,工人下班后会选择其他方式学习,而到职工书屋的则以退休职工为主。因此建设职工书屋不仅仅是书屋自身的建设,如何吸引职工到职工书屋中进行阅读、提高职工的阅读积极性,也十分重要。
一位长期在基层从事文化活动推广的文艺工作者建议: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吸引职工参加。“职工书屋不能仅仅是个职工读书看报的书屋,应该是个满足职工多样性文化需求的大平台,职工书屋需要用一些参与性强的精彩活动来带动职工的热情。”职工书屋可以根据生产任务,开展读书竞赛、阅读“接力”、科技讲座、技能培训、文艺表演等不同形式的活动,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培养职工的阅读习惯。
在汶川地震中,勉县是我省的重灾区。如何让全县职工群众尽快从痛苦中走出来,曾是让勉县总工会所有工作人员头疼的事情。经多渠道筹集资金,县工人俱乐部建成了职工文化精神家园。今年3月,县总工会向各乡镇、系统工会工委、各有关企事业工会发放《关于免费开放县工人俱乐部职工书屋等活动设施的通知》,对全县职工免费开放职工书屋、电子阅览室、乒乓球室、棋牌室、职工书画展览室等活动设施。各基层工会可集体给每位职工免费办理借书证,职工个人凭工会会员证或身份证自行免费办理借书证。面向包括农民工在内的所有职工,免费发放读书卡,一卡管全家,不仅职工可以凭卡借阅,家属也可以“资源共享”。同时,县总工会积极开展图书捐赠活动,动员干部职工每人捐助两本图书,倡导职工“读好一本书、学好一项技术、走好一生路”。通过开展读书知识竞赛、读书演讲、读书征文、读书论坛等活动,结合全县“文化名城、书香勉县”读书活动,不断推进群众性读书活动深入开展。
省总工会宣教部副部长梁仁义建议:“为了避免职工书屋的形式化,管理单位和管理者不能只做职工书屋的‘看门人’,要在职工书屋功能的发挥和拓展延伸上下功夫,要在组织引导职工参与和发挥骨干读者作用上下功夫,让书屋生动起来,让职工活跃起来。”
依托工人文化宫,建立省级职工书屋
职工书屋工程开展4年来,已在市、县、乡镇、社区开花。“职工书屋”的建立,改善了一线职工的读书环境,在传播先进文化、普及科技知识、丰富职工精神文化生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推动了企业文化、社区文化的发展。
县级以下的职工书屋虽然覆盖面广、离职工近,但受到场地和规模的限制,难以完全满足职工们日益增长的阅读需求。为解决这一问题,陕西省总工会计划与省出版局联手,共同认定一批省级职工书屋,在藏书量和设施建设方面给予支持,形成全国、省级、企业的落网覆盖体系。对部分书籍进行全省统一的采购调配,满足职工的高层次、专业化阅读需求。业内人士建议,建设省级职工书屋,关键要选好职工书屋的载体,而全省92家工人文化宫无疑具有这方面的先天优势,可以依托一些条件好的工人文化宫来建设省级职工书屋。
将职工书屋纳入社会公益文化事业,争取多方支持
职工书屋作为丰富职工生活、提升职工素质、培育企业文化的重要平台,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还有很长的建设之路要走。不少职工书屋的负责人都表示,希望能将职工书屋的建设纳入社会公益性文化事业,争取更多的支持。在这方面,农家书屋建设为我们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经验。
从2007年开始,全省高标准完成了近2万个农家书屋和1070个卫星数字农家书屋的建设,无论是在出版物选配,还是其他基础设施,都超过了国家规定的标准,成为我省农村文化建设的一个新平台。省新闻出版局印刷发行管理处的工作人员表示,中央财政和省财政每年拨款支持农家书屋建设,每个书屋2万元,已经建成19550个农家书屋。全省目前有行政村27364个,预计到明年6月底将完成全省农家书屋的全面建设。
农家书屋建设中的两条宝贵经验,为职工书屋建设提供了思路。一条经验是“典型引路”,农家书屋建设中,精心挑选了1070个农家书屋作为试点,打造数字农家书屋,为其他农家书屋建设提供了示范。另一条经验是“政府支持”,政府将农家书屋的建设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无论从组织领导还是资金方面都提供了充分保障,最终取得良好成绩。
同时,职工书屋建设也要不断扩大内涵和外延,纳入建设学习型社会和全民读书等活动之中。比如,今年5月22日至6月22日,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省新闻出版局联合26个部门,在全省深入开展“三秦书月”全民阅读活动。读书月以“书香浸润三秦、阅读改变人生”为主题,以“书香机关”、“书香校园”、“书香企业”、“书香村镇”、“书香社区”等为板块,以名家讲书、捐书赠书、优惠售书、农家书屋图书配送为主要内容,开展了覆盖全社会、惠及城乡广大群众的1100余项活动。
省新闻出版局局长薛保勤指出,要把读书活动作为提升陕西潜在实力的一项基础性的战略工程来考虑,放在这样一个高度来认识。而职工书屋建设工作也可以与新闻出版部门紧密结合,发挥工会的组织优势和新闻出版部门的资源优势,加大覆盖面、提高书籍的品种档次。
业内人士建议,各级工会除了高度重视职工书屋的建设外,资金是关键。资金是职工书屋不断发展壮大的动力和源泉。各级工会采取“多腿走路”的方式,除了全总专项资金的支持,各地工会还要积极争取政府支持、企业赞助和社会捐助。记者连线了宁夏总工会,宣教文体部副部长李明军介绍:“宁夏总工会对职工书屋建设十分支持,从2008年起,我们制定了5年规划,建设500家职工书屋,每个书屋,可获得3.1万资金支持。特别是在农民工集中的企业,每年建设不少于40家职工书屋。政府每年拨款200万,用于对农民工送文化、送法律、送健康、送技能的活动支持。除此之外,宁夏总工会今年用于职工书屋建设的经费不少于178万。”
随着职工书屋建设工作不断深入,其服务职工、凝聚职工、组织职工的阵地作用日益显现,职工书屋的文化内涵和载体功能在实践中将会不断拓展延伸。
本报记者 刘楠 王洋 岳帅 李国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