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晚7时,室外气温零下3度,灞河桥工地上的土堆被冻得硬邦邦的,可项目部一间小小的活动板房里却热火朝天,几张桌子,拼成了简易的化妆台。“等一下的开场舞,大家可以跳得再舒展一些,今天舞台大,你们要把最热情的笑容展现给观众。”工会主席沈维圣向忙碌的队员做最后的嘱咐。5分钟后,中铁二十局六公司的这支“文艺小分队”为大西客专和灞河桥项目的参建职工,带来了一场工地演出。
十个人的舞台
演讲、朗诵、歌曲、小品、相声、民族舞、爵士舞、山东快书……你相信么,这场长达两个半小时,20个节目的工地演出,主要演员只有10个人。
说起沈维圣,队员们没有不竖大拇指的,他是文艺小分队的队长,是节目男主持人,还肩负了唱歌、相声、山东快书演出任务。“没办法,人数太少,我得在队员们换装的时候撑场子啊。”沈维圣节目演得精彩,人却特别谦虚。同他一样,小分队里每个成员都是身兼数职。“班长”李江浩是队里的服装道具师;“胖胖”赵飞负责灯光音响,“漂亮姐姐”孔德超负责与项目部沟通联系。
孔德超很自豪地说:“演出的所有节目都是小分队10个人自编、自导的。特别是在节目编排时,我们会结合公司发展和项目工程的情况,将职工身边的人和事,用不同的艺术形式演绎出来。”
一万公里的足迹
今年8月18日,文艺小分队正式成立。经过紧张、忙碌的节目编排,20天后便踏上了辛劳的演出之路。
在学校就是活跃分子的赵飞今年刚刚进公司,还没有到自己的部门报到,就被抽调到了小分队。经过几个月紧张忙碌的演出生活,赵飞已然看不出学生摸样。他告诉记者:“全国各地跑,虽然辛苦一点,但是通过实地与各个工地的接触,对公司和公司承担的工作都有了更深理解。”
中秋节那天,在青海海拔3500多米的祁连山隧道项目工地演出,是让小分队最难忘的经历。刚刚停留了一天,从没有上过高原的队员们就纷纷出现了身体不适的症状,赵飞跳完最后一个舞蹈,就因为高原反应不停地流鼻血。“当时特别害怕。”赵飞回忆说:“我们一共待了三天,演了个节目就觉得很辛苦,那些常年在外工作的职工们真不容易。只要有机会,大伙愿意看,我就会一直演下去。”
小分队成立短短三个多月时间,就像是一台播种机,将公司的问候带到每个工地。他们先后赴青海门源、天津西站、内蒙古五原、广东广州等项目工地演出17场,吸引观众数千人,行程上万公里。
本报记者 刘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