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目前,一些企业的职工精神文化生活极度贫乏、单调,造成部分职工沦入上班——吃饭——睡觉的怪圈。业余文化的贫乏,娱乐设施的落后,娱乐成本的高昂,重体力超负荷劳动下的无力、无暇和无奈,不但影响了生产更消弱了人的发展,也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相悖。为此,本报记者走进这些职工的生活,去看、去听、去了解他们文化生活的处境,希望通过我们的报道能引起有关方面的关注和重视。
现状调查
聊天、打扑克、睡觉……屋外是繁华的都市夜色,屋内却是日复一日的单调生活——近日,记者走访了西安城区的六七个建筑工地,发现许多农民工蜗居在狭小的“工棚”里,他们全部的业余生活简单得不能再简单。虽然他们身处城市,却离城市的精彩很远很远……
“下了工就吃饭,然后睡觉”
又是一个周末。不到17时,大街上已是车堵人喧,卸下了工作的人们在盘算着如何度过一个充实的周末。城市也似乎因为人们充满期待和渴望的心情而躁动、生动起来。
而在城市的另一角,在一些被人们称为“工棚”的地方,有些人并没有随城市的节奏而灵动。他们没有早就计划好的聚会,没有捧起书、报静心阅读的闲适,更没有和恋人相约影院门口的甜蜜……
“晚上干什么?吃饭,然后睡觉。一天至少工作十来个小时,不养足精神,施工容易出危险的。”12月15日,在土门工人文化宫综合楼建设工地上,45岁的童师傅收拾好工具,准备步行回他位于任家口的宿舍,经常高强度的工作让他看上去疲惫不堪。他告诉记者,自己从事建筑业已六七年了,转战过近十个工地,作息时间一直是“工作—吃饭—睡觉—工作”这样的规律。
事实上,记者通过采访发现,这样的“三点一线”是农民工的普遍作息规律。在长安区东长安街一建筑工地打工的张小明告诉记者,他们宿舍8个人全都这样。“不睡觉干啥?一天干十几个小时,挺累的。聊天?常聊也没意思了。我们现在经常是坐在床边上大眼瞪小眼,或者干脆躺在床上靠想家来打发时间。”说这话时,张小明露出一丝苦笑。
张小明在工地上做小工,一个月收入在2000元左右,除了自己开销还要养家糊口。对他来说,即使买本杂志、看张报纸、在网吧上个网这样简单的休闲方式,哪一样不得至少花个四五元钱,他根本就舍不得,至于去电影院看场电影,更是想都不敢想。
80后农民工更爱“游戏”
今年是冯征进城的第五年,高中毕业后,没有考上大学的他拖着行李和父亲冯联选一起开始了漫长的打工生活。冯征是西安市某销售公司的一名销售人员,平日里几乎都要在外面跑,只有中午吃饭半个小时屁股能沾下凳子。能休息的日子里冯征选择和他的朋友们“奋战”在网络游戏里。“我平时就喜欢打网络游戏,可现在工作太忙了,只能抽休息的时间玩一下。”
冯联选是中国第一批进城打工者,20年的打工生活中他在工地干过小工、当过保安,后来跟着村里的包工头到处干活。“工头是村里人,虽然也到处跑,不稳定,但不用操心拿不上工钱啊。”在冯联选看来,休息的时间里能听个秦腔就很满足了。
在冯征看来,业余时间能打个游戏、睡个赖觉就满足了。
在记者采访的十几名农民工中,没有一人在城市里看过一场电影、进图书馆看过一本书。他们更多的只能是到工地周围的广场、公园溜达闲逛,面对着市民们跳舞、唱歌的热闹,也只是远远充当城市精彩的看客。
建筑企业:在丰富农民工的业余文化生活方面投入不足
西安市一家建筑企业的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前几年,公司除了会在元宵节、“五一”劳动节等节日上搞一些大型活动让建筑农民工参加外,还会不时邀请电影队到工地给工人放电影。近几年活动搞得少了,一方面是因为活儿太多,很难抽出时间,另一方面也因为农民工工作量大,累了一天后参加活动的积极性也不高。“就拿放电影来讲,一次两次觉得新鲜,放的次数多了,看的人越来越少。如今,建筑农民工流动性很强,部分农民工找活的原则就是哪里挣钱多就到哪里,比的是工资待遇,而对精神方面要求不高。”这名负责人说。
长安区一家建筑企业的负责人也承认,建筑业农民工目前的业余生活相对匮乏。其原因除了农民工的工作量较大,一天干下来没有多少精力考虑业余文化生活,更重要的是从安全方面考虑。他说,目前,不少工地都要求农民工晚上10点以前要回宿舍休息,担心农民工晚上待在外面存在安全隐患。
这名负责人还表示,由于行业主管部门要求建筑企业多为农民工创造一些业余生活的条件,各建筑企业也在积极加以改进。在他们企业,每个项目部都配置了电视机,还购买了一些相关的书籍,有时候还邀请民警到工地讲授安全常识。
2009年7月,陕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下发通知,要求建筑工地各施工企业加强工地文化建设,把电影、图书引进工地,举办象棋、唱歌等比赛丰富农民工业余文化生活。通知要求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把满足建筑行业农民工业余文化生活需求列入文明工地考核验收内容。但是在记者的采访中,部分农民工还没有享受到“业余文化生活”,要让农民工融入城市,这项工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条件艰苦 业余文化生活被隔离
“为了保证安全,上班时间不能看书、听广播。巡查结束后,我们只能静静地坐着发呆,还好养了盆花,实在无聊就给它擦擦叶子。”李春刚是一名铁路大桥看守者,每天的工作就是对铁路大桥进行检修。
李春刚的工作状态重复、机械,而在工作8小时之外,他的业余生活依旧枯燥,唯一的娱乐方式便是在宿舍中看电视。“我们这个班组人少,而且冬天冷,下班也只能窝在宿舍。”
由于铁路工作的特殊性质,长期存在职工业余生活匮乏的情况。尤其是在一些偏远地区,恶劣的自然环境加上硬件设施不完善,职工工作、生活条件十分艰苦,很难开展丰富的文化活动。
“不是我们不想而是条件不允许。”西安铁路局工会一位工作人员表示,铁路职工人数多、工种多,不少职工都因为家远而一连数日居住在单位。近年来,虽然在铁路局的努力下职工的生活条件有所改善,但许多基层单位职工的文化生活依旧受到硬件设施的限制。
工作辛苦 “无力”参加业余文化活动
其实要让职工全身心地参与各项文化活动,仅靠企业方修建一些硬件设施是不够的,还要在活动形式上巧下心思,激发职工的主动意识。
李丽是西安客运段一名乘务员,每个月有一半的时间都是在列车上度过的。虽说在列车上也有倒班后的休息时间,但她坦言,这些时间用来睡觉都不够。而车下的日子,李丽还经常要参加一些培训或是参加会议,剩下的时间才完全属于自己。李丽也会和朋友一起出去放松一下,但大部分的休息时间还是用来睡觉。
客运段一名工作人员说,由于各个车组常年奔波于全国各地,很难在职工中开展大型文娱活动,即便是尝试见缝插针地举办一些小活动,职工的积极性也不高。“工作实在是太累了,大家都想好好休息,如果占用业余时间来开展活动职工有抵触情绪。”对铁路管理者来说,怎样在不影响职工正常休息的前提下以职工喜闻乐见地形式组织活动,是一个难题。
西安西站的工作人员左鹏说,单位日常组织职工活动主要是由党群办策划,工会具体实施。主要以体育活动为主也有象棋、围棋等益智活动。由于职工中有不少文学爱好者,西站还成立了西部港文学社,创办了《西部港》杂志季刊,每年刊发职工原创稿件200多篇。
左鹏说,近年来职工业余活动呈现出多样性、丰富性、广泛性的变化,职工参与的积极性在逐渐增加。加上工会大力投入经费,业余活动的奖品奖励力度增大,对职工参加文体活动起到了吸引和鼓励作用。他认为,开展职工业余文化生活的建设要灵活并且具有针对性,职工个人爱好和工作时间的平衡点不易掌握,要将休息与工作时间协调好。开展小型多样的文体活动,如三分钟跳绳比赛等,不占用较多休息时间,能够起到强身健体活动效果的。毕竟职工业余文化生活的开展是以愉悦职工为前提的,只有“顺应民心”才能长存。
职工企盼
“我们的快乐需要你的支持”
西安西高新,每天最繁华的时候是人们上下班的时间,路边绚丽的霓虹灯,打在上班族匆忙的身影上,远远看去,如浮彩下一个个孤独的点,密集却无生气。在软件园上班的王杰,就是这群上班族中的一员,不交谈的时候,他的脸上毫无表情。
王杰是西安软件园一家私企的程序员,他所在的小组有十来人。“我没有女朋友,每天陪我时间最多的就是电脑。”他羡慕那些有伴侣的同事,在不加班的日子能约会、看电影,对他来说,电脑是他最忠实的玩友。上班8小时对着电脑做程序,偶尔起立扭动肩膀,最放松的时候,就是小组成员AA制去吃饭、唱歌。王杰说:“我们也想公司组织活动,可谁掏腰包?”公司偶尔组织一次练球比赛,员工们也是象征性参加。长期对职工文娱生活遗忘,是很多私企追逐利益时的硬伤,“机械化”工作,让职工团队慢慢失去活力,流失人才。缺钱,常常是公司不组织文娱生活的借口。
同样在软件园工作的某日资企业员工郭凡,过着与王杰截然不同的生活。“生日公司送惊喜蛋糕,中秋还带我们去上海玩了,除了购物,不用自己掏腰包。”一想到公司的文娱生活,他兴奋地讲着。与他同时进入职场的同学,很羡慕他在日企的生活。工作环境单调、生活死板,这是王杰工作来最大的体会,他说:“真想跳槽去日企,人家效益好,文娱生活很丰富。”
“我们的快乐需要你的支持。”这是职工的心声,在生活压力日趋增长的当下,他们更渴望得到企业这个大家庭的关心。“好好生活、愉快工作”,是他们最向往的生活状态。
职工业余文化生活与企业文化应和谐统一
“一二!加油!”12月13日中午,庆安集团某厂房附近传来阵阵喝彩声,原来是近百名检测计量处的职工正在进行拔河比赛。他们告诉记者,虽然年底任务重,可有了这些文娱活动,压力和枯燥,早吹到了九霄云外。“让职工下班后有处可去,企业文化和文娱生活必须相得益彰,这是我们几十年的传统了。”庆安工会副主席王静说。
在很多大型国有企业里,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文化的依托下,建设全面的文娱体系,彰显不同企业职工魅力,这不但能提高职工工作热情,也提高了生产效率。在庆安公司每四年举办一次运动会、艺术节,每两年举办一次歌手大赛,每年五人制足球、篮球比赛,这已经成为庆安企业文化的精选品牌。
庆安集团足球协会的队员程鑫说:“体育活动让我们更加团结,而且放松身心的同时,也锻炼了体魄。”记者了解到,庆安集团文体协会已有20个,羽毛球、声乐、太极柔力球等,工会对来年的职工文娱生活已做出纲要安排。2011年庆安集团在职工业余文化生活上,目前已使用经费172.1万元。
问题解析
王建平:企业要积极开展农民工入会
中铁一局电务公司工会主席王建平坦言,目前部分农民工业余文化生活还是局限于很多传统方式而显得有些匮乏。他认为,在丰富农民工业余文化生活上,工会一方面要积极开展农民工入会,让农民工享受到和其他职工一样的会员待遇,同时应该加大农民工培训,积极倡导农民工利用业余时间进行文化学习,丰富农民工的业余文化生活同时提高农民工的文化水平以此扩展他们视野。
江波:农民工业余文化生活不仅仅是一座城市的镜子,也是体现城市管理者能力的重要试金石
陕西省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江波认为,造成农民工业务文化上匮乏的主要原因是理论视角和政策的盲点带来了文化匮乏的结果。
江波说,在加大民生建设投入的背景下,人们对民生的理解变得越来越深入与清晰,人们意识到了民生其实还包括文化领域。于是,“文化民生”终于走进了人们的世界和政策中来。农民工的业余生活之所以单调,这也和对民生的认识有关。“积极地文化消费不去占领农民工的业余生活空间,取而代之的必然是消极和庸俗文化影响,这里既有主观因素的原因,更有客观因素的制约与影响。
江波认为,文化自觉是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在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权利基础上,调动文化资源、发挥不同地区文化优势、是丰富文化产品和活跃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一项重要举措。它为农民工丰富业余文化生活提供了政策支持和资源保障。这样,丰富农民工的文化生活要全社会都引起重视。农民工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力量,他们的文化生活不仅仅是一座城市的镜子,也是体现城市管理者能力的重要试金石。
薛新娅:希望社会各界关注农民工业余文化生活
西北大学常年从事社会学研究的薛新娅教授告诉记者,职工文化生活是必不可少的。“没有活力的生产队,不能创造新的世界。”在薛新娅看来,农民工文化生活,不但要从农民工自身抓起,也要从农民工子女着手。农民工子女就近入学政策,应当全面开花,让子女的新思想、高文化来影响父母,提高农民工“小家”的文娱生活水平,进而推进整个农民工大家庭的文化生活。
薛教授希望政府能出台更多的政策帮扶农民工文化生活建设,也希望一些社团组织经常为农民工举办文艺演出。
本版稿件由记者鄢山宇 刘鹏 王洋 王慧玲 李国栋 岳帅采写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