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于2002年的全省工会金秋助学活动已从最初送路费、送部分生活费和学费,发展到一次性资助、结对帮扶、劳模助学、社会捐助等多种形式。十年间,各级工会共筹措资金11657万元,先后资助了12.94万名贫困家庭子女圆了大学梦。这项活动因此成为全省工会困难职工帮扶工作的品牌工程,受到了社会各界普遍关注和赞誉。
金秋助学活动所取得的成果和产生的社会影响只是全省工会送温暖工程的一个缩影。全总实施“送温暖”工程20年来,我省各级工会认真贯彻全总关于“送温暖工程”和“帮扶中心”建设的统一部署,切实做好困难职工帮扶工作,大力推动解决困难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服务职工现实需要,帮助职工克服困难等方面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1年初,我省各级工会通过自筹资金、政府拨款、职工和社会捐助等多种形式,累计投入“送温暖”资金6.914亿元,走访慰问各类困难职工526万户次,把党和政府以及工会组织的关怀与温暖送到了广大困难职工心中,在构建和谐陕西、建设西部强省的大局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把帮扶工作摆在工会工作突出位置
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省各级工会自觉把协助党政做好困难职工帮扶工作摆在全会工作突出位置,省总和各地工会相继成立了“送温暖”工作领导小组,困难职工帮扶工作每年都列入全会重点工作。2007年以来省委又把“送温暖”作为对省总年度目标责任考核的重点项目,进一步加强了对“送温暖”工作的组织领导保障。全省各级工会按照全总要求,认真落实特困职工帮扶“第一责任人”职责,叫响抓实全总提出的“有困难,找工会”口号,向全省职工郑重做出了“决不让一个困难职工没饭吃没衣穿,决不让一个困难职工的孩子失学,决不让一个困难职工因生活困难发生意外”的三项承诺。省总于2002年在全国较早成立了省总本级和所有设区市工会的“困难职工援助中心”,并在全国较早实现了所有县区工会成立“困难职工援助中心”,形成了“帮扶中心”建设和帮扶工作的系统化、网络化格局。
十年来,省总每年抓住困难职工迫切需要解决的难点热点问题深入调查研究,及时向省政府反映职工群众的困难和诉求,结合实际提出工会的政策性建议,尤其是通过我省首创的省政府与省工会联席会议,先后推动政府出台了完善下岗职工“出中心并轨”政策问题、解决困难国企未参保退休职工医保保障问题和集体企业超过法定退休年龄未参保人员养老保障问题、推进工资集体协商问题、完善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支付监控保障制度问题等10多项解决职工群众困难问题的政策措施,从政策源头和制度层面促进困难职工脱贫解困,收到了良好成效。
(下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