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林业工人生活条件仍需改善

2023年09月16日

2011年6月,本报刊发了《艰难的林业工人》系列调查报道,反映了我省林业工人工资低、生活难以为继的困境。此事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从2011年10月开始,我省林业工人工资有了较大幅度提高。元旦前夕,记者再次走进了冰天雪地的秦岭深处,倾听一线林业工人的心声——

1 加薪解了职工的燃眉之急

秦岭又称终南山,因风景秀美、物种繁多而扬名中外。这里峰峦叠翠、景色宜人,又因交通闭塞显得隔绝于世,自古就是田园派隐士向往的居所。如今,秀美的山川中出现了一种特殊的工种,他们的生活类似于王维般恬静,他们的心态类似于孟浩然般求进。他们就是林业工人,曾经的伐木工,现在的护林员。

近日,记者从位于户县的宁西林业局局部出发,沿着西汉高速南下,再次走访沿线各场各站的护林员,感受他们在深山老林中的悲喜人生。

“以前伐木那会,干起活来可带劲了。”宁西林业局菜子坪林场党支部书记张新峰望着大山,回忆着三十年前的岁月。如今的他,作为一名护林员,一草一木都要用心去呵护。谈到自己的生活现状,张新峰毫不客气地说:“交通不便、信息闭塞、设施陈旧、工时过长、生活乏味是所有林业工人的难题,但相比于太过寒酸的工资,这些都不算问题。我两月前每月1385元,要养活全家老小,实在难以维持生计。”

省属六大林业局之一的宁西林业局地处秦岭中段,辖区内共有4个林场,14个管护站,管护面积111267公顷。1998年以前,企业一直以木材生产经营为主,累计生产商品林170多万立方米,每年上缴国家利税近千万元,职工收入与其他行业基本持平,甚至略高。自1998年11月1日,省政府颁布“禁伐令”以来,宁西林业局森林覆盖率由当初1999年的91%提高到2010年的94%,取得了巨大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但与此同时,伴随着物价的高速飞涨,林区职工收入过低、生活条件无改善等问题暴露无疑。据宁西林业局劳资科统计,2011年10月前,全局职工平均工资每月1258元,仅为社会平均收入的40%以下。可以说,天保政策(财政补贴)十年没变,林区职工工资涨幅缓慢。

为解决林业工人生存难题,重现林业部门昔日的辉煌。2010年12月,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实施天保二期工程(2011—2020年)。2011年7月7日,陕西省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工作会议上决定,我省将投资2440.2亿元,从2011年起开始实施为期10年的天保二期工程。同时,将林业工人的工资增长作为二期天保工程的第一步。

从2011年10月开始,我省林业工人陆续领到新增工资。林业工人的工资主要由基本工资、岗位津贴、林区津贴三部分组成。基本工资和岗位津贴按工龄和职务算,林区津贴由在岗每天0.7元增长至每天30元,成为这次调整中最大的突破。据宁西林业局劳资科容保军科长统计,职工平均工资已由往日不到1300元,涨到平均每月2700元左右,基本翻了一倍。

36岁的线锦峰是蒲河林场麻房子管护站管护员,目前已经从业16年。往常的日子里,线锦峰每天守望着大山,心中却一直牵挂着远在周至的家人。“我是在老家找了个既没上过学也没有固定工作的妻子,来帮我照看父母和女儿。这些年林业工人工资低、条件差,年轻职工连个对象都不好找,菜子坪林场一位职工由于工资收入太低,妻子都跟别人跑了。”线锦峰的父母已70多岁,基本丧失劳动力。一家人每月仅靠着线锦峰1300元的收入,已经很难维持。今年6岁的女儿现上小学了,面对着又一笔必要的开支,线锦峰愁得头发都快白了。

10月的一天,乍一听闻涨工资的消息,线锦峰喜出望外,激动地快要掉下眼泪。“涨得太是时候了,终于可以保证女儿上小学。之前我想过辞职,准备去外面打工,但苦于自己没什么技术。好在现在涨薪了,以后也能安稳的上班,没有后顾之忧了。”

和线锦峰有着相同经历的人还有菜子坪林场党支部书记张新峰。同样是一家五口人,上有老、下有小,妻子也没有固定工作,家庭经济基本要靠自己护林得来。这些年,张新峰也是尽力支撑着这个家庭。对于自己的艰辛,张新峰很是感慨:“我从业20年了,两个月前还只是1358元。妻子身体不好,我连给她养老保险都交不起,现在涨到每月2700多元,能勉强维持住基本生活开支。虽然远达不到社会平均水平,但对我们来说,已经是不小的进步了”。

“我也解决了燃眉之急”,两河林场职工马士平这样说。马士平家住户县,一家三口至今都是租的房,孩子今年也上高中了,每年开学都是借别人的钱。“我往日那1300元的工资,每月除了还房租、学费,就只剩下一半用于家庭生活,负担太重了。对于涨工资,我们可是盼了十多年。现在总算能给孩子一次性把学费交齐,能一次性把房租还完,再过几个月,欠亲友的钱也能还了。”

据了解,2011年年底,我省森工系统职工月薪几乎全部翻倍,太白、宁东、龙草坪等林业局职工工资都得到大幅度提升。记者在宁东林业局人事教育科了解到,单位职工也涨至平均每人每月3000元左右。

对于我省林业工人这一次大幅度增长工资,宁西林业局董副局长说:“这是国家对森林工人的关照,是林业复兴的预兆。现在队伍稳定了,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了,林业工人的生存难题基本得到解决,我们下一步关于森林管护、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的工作也能顺利开展。”

2 环境艰苦,投入不足,完全脱困尚需时日

元旦前夕,记者走进桦树坪林场木材检查站职工刘小兵的房屋。一股阴森的寒气浸入骨髓,让人难以忍受。仔细一看,天花板上已经出现漏水痕迹,房内没有火炉取暖,唯一保暖设施就是床上的电褥子。可即便如此,每到夜里电压不稳,电褥子的作用微乎其微。对于自己居住的环境,刘小兵坦言:“这地方待时间长了,肯定要得风湿伤寒病。”

“一站一炉”是林区职工居住场所的最大特点,每到冬季,“冷”自然成为每位护林员最大的敌人。同时,房屋老化、设施简陋,也增加了采暖难度。桦树坪林场场长党喜民说:“场内房屋都是1980年以前建的,三十年下来,每个房间都存在电线老化的隐患,致使职工们也不敢轻易用电。这样的情况下,职工经常生病、经常请假,也不是什么新鲜事了。”

然而,除了设施陈旧、采暖不利等物资条件不足外,自然条件的恶劣,导致交通不便和信息闭塞,更让他们头疼了将近二十年。桦树坪林场海拔1400米,距离西汉高速有50公里,艰苦的生活环境给护林员带来了极大的不便。桦树坪林场场长党喜民说:“这里的路都是泥沙路,虽然比以前的山路好多了,但还是大(路)平小(路)不平,行动极不方便。现在林业局给林场配了汽车和摩托,放到以前都要扛着行李步行上山。最要命的是这里根本没有通信信号,山上有个什么事情,还要到山下几公里之外西河村打电话联系。单位有事,也要派人开摩托上山给大家汇报,或者干脆就采取书信这种最古老的形式,真可谓是与世隔绝。”

在党喜民回忆中,有件事情让他印象深刻:林场的女炊事员刘玲蕙,有一次在工作中突发胃病,必须紧急医治,但当时场内汽车有事不在,只好让一个护林员骑着摩托带刘玲蕙下山,到了山下西河村管理站才立即雇了辆车,最后才送至户县医院。可即便全场职工忙前忙后,等刘玲蕙到医院时,也已经发病3个半小时。

除过桦树坪林场,海拔1500米的菜子坪林场也好不到哪里去。这里距离西汉高速皇冠出口150公里,附近亦无村庄,只是在一个环山抱水的地方悄悄伫立着,在宁西林业局四大林场中最为偏僻。据林场党支部书记张新峰介绍:“一场一车,一站一摩托,这就是我们上下班的交通工具。单位实行每人每月工作日22天的制度,这就要求每个职工上山之前都要争取一次性买够20天的粮和菜,可是这阴冷的气温下,什么菜能保证20天还新鲜呀。最艰苦的时候,大家吃的只能是一碗洋芋白米饭。”

严峻的生存环境,也造成了林区职工单调、乏味的生活。除了正常的上山护林以外,就是回场打牌。由于护林员以前都是伐木工出身,文化层次低,也很少有人爱看书。蒲河林场场长王永元认为:“在与外界隔绝的生活中,林场职工们完全过着集体制的生活,没有自己多余的空间。弟兄们一同巡山、一起吃饭、一块看电视。这些年虽然条件艰苦、工资过低,但之所以能坚持到现在,我想也是大家在困境中凝聚的感情,促使着我们守护着这座大山。”

对于职工恶劣的生存环境和简陋的生活条件,宁西林业局一名干部表示很无奈:“企业资金有限,林区基础设施太差,国家资金项目投入较少,严重制约国有林区的发展。现在林业职工虽然工资翻倍,相较于以往已经是很大的进步。但一时的改变,也仅是弥补以前的亏欠,并不代表着林业职工的生活条件得到根本改善。我们和其他行业相比,不论工资还是工作条件,都需要进一步加强。林业工人,困境未脱。”

单纯的护林工作,条件苦、工资低,是否有另一种途径为森林工人增加收益呢?近些年,林业工人也试图在自己的管辖范围内经营自己的产业。宁西林业局劳资科容保军科长就此事谈到:“职工们自主经营一些产业,先不说技术,至少要有市场。宁西林业局各林场各站都建在深山老林里面,最远的菜子坪林场距离西汉高速150公里,交通制约了一切”。除过交通,还有更恶劣的气候。张新峰平日里也曾自己种一点蔬菜,但是1500米海波高度,除了土豆什么都不行。

之前,曾有专家呼吁林业部门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实施碳汇交易。针对此意见,容科长认为这是一个途径,但可行性不强。“林业部门是特殊行业,各项工程都是依靠着国家拨款,截至目前也没有相应政策来扶持。再者,当地的资源如何依次分配是一个问题。森林工人大多文化素质差、专业技能低,如果利用不得当,万一出现森林火灾、职工受伤这种情况,岂非得不偿失?”

对此,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吴刚副所长说:“山区护林员有维护林区的义务,却没有管理林区的权利,是整个林业最矛盾的现象。目前来说,只有适当进行如探险、旅游等保护性开发,想方设法拉入森林碳汇,力争资源优势在维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最大化。只要森林资源加入国家认定的碳汇市场,就可以有巨大的收益。”

本报记者 岳帅

上篇:没有了
下篇:“妥协”的包工头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12/1/2012010503-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12-01/05/158039.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