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的晋中沁源大地,太岳山银装素裹,苍茫的山林间,远远听见机械的突突声、铿锵的号子声和爽朗的谈笑声。这些是来自中铁一局电务公司山西中峪110千伏输变电工程的“交响乐”。
探路记
中峪输变电工程是中铁一局电务公司承揽的规模最大的一项110千伏输变电工程,线路全长15.5公里,95%的施工区域要跨越太岳山。从沁源县城到中峪矿井,两点之间直线距离约12公里,但是要将这线路架设过去,找路、定测成了头等大事。项目经理刘稳很有感触地说:“煤矿上等着用电,早一天把电送到,就能早一天创造经济效益,这是业主最看重的。”
太岳山属国家级森林保护区,山高林密。项目组织精干电力人员,成立勘测小分队,可是第一次上山,就迷失了方向。“幸好上山时沿路做了标记,才得以原路返回。”项目总工王磊笑着说道。每天,小分队带上锯子、铁锨、绳子等慢慢推进。在定测过的山头上,沿途做好标记,方便下一次的寻找。经过一个多月、三次大规模的艰苦探索,整条线路终于定测完成。
运输记
要在大山里完成36基电力铁塔组立和线路架设,材料运输成了关键。山高路险、道路崎岖,工程所用的沙石、角钢、绞磨机只能运到山下,组织人力一点点往上背,要是再远一点,单靠人力就有些杯水车薪了。项目副经理邹贵富走通了线路、熟悉了乡土,果断决定:“让马帮给咱们运!”
马帮第一次上山,项目人员拿着砍刀在前面修出一条一米宽的路,方便马队通过,有些坡度稍陡的地方,马背上的材料还得卸下来,人力抬上去,然后继续用马运输。马帮上山,一趟要一个多小时,距离远的可能就得三个多小时,一匹马一次可以托上三袋水泥,每天最多就是半吨的货物。就是有了马帮,也只能解决大部分运输问题,有些长一点的角钢,捆绑在马背上,马在山里没法转弯。作业队长牛海波说:“马驮不上去,我们就人上,一根根抬上去。”
施工记
工程难点在于跨越太岳山。16号铁塔,是项目的控制性工程。这座铁塔塔基处于一块连山石上,最大的一块孤石块达5.5方,要想开挖基础,必须开山挖石。山里不让使用炸药,电钻、风镐对它也是无能为力,作业人员试图用液体炸药慢慢膨胀,也是无功而返。愚公移山的精神在这里又一次得到了发扬。作业人员拿起铁锤和铁杵,当了一个多月的开山工,凿碎了“顽石”,劈开了基坑,总的石方量达到600方。县城附近的5基钢管塔,施工难度较小,但是基坑开挖却煞费苦心。由于塔基临河,河水不断渗进,只能边排水边开挖。
站在山顶极目远眺,那银闪闪的电线将一座座铁塔连接在一起,宛如一条银色巨龙,蜿蜒在银装素裹的山林,跨越在太岳山巅。 本报记者 杨琳 通讯员 赵江平 张陕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