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个月开始,夏阳每周给家里打电话,父母最后一句话都会问:“今年回家过年吗?”夏阳总是闪烁地说:“还没定,到时候再说”。电话那头,父母久久无声。夏阳已经3年没回家过年了,今年又不打算回家过年,不是不想回,而是害怕回。他从农村高考出来,毕业后住到了城中村,工作不稳定、收入不稳定,马上三十而立,却无房、无车、无女朋友。
1月8日,一年一度的春运正式拉开帷幕。像夏阳这样的大学毕业生“蚁族”,多有“春节恐归症”——害怕回家过年。
“一事无成”,无颜见父老
“说出来都不好意思,一年到头,挣得还没有父亲多。”夏阳说,大学毕业5年了,工作也已经5年了,换了多次工作,干过各式各样的工作,月薪高时也就4000元多一点。“听老妈说,现在家里打零工日薪都超过100多块。我爸给一个包工头做木匠,一天150多元,还管一顿饭。”
来自农村的夏阳现在一家私企做销售,觉得自己说得好听点是“白领”,其实也就是“农民工”。夏阳不无感慨地说道,老家农村现在判断成功的标准很现实,就是谁挣了多少钱、谁盖了房子、谁带了一个女朋友回来,“你上学学习成绩好又怎么样,最后大家还是看你有没有挣到钱。”
“现在大学生一抓一大把,不值钱了,不像以前那么风光体面。”多位蚁族都有这样的感慨:觉得自己一事无成,没有一份体面的工作。
“回到家中一比较,混得比那些没读书的同龄人还要差!”夏阳说他有一个表弟,初中毕业,跟着一个亲戚学钳工,现在开了个厂,“以前觉得自己是家族的骄傲,现在……唉!”夏阳特别害怕家人拿他跟同龄人比较,有时候恨不得有个地缝钻下去,虽然他父母不说什么,但他知道父母心里不好受。
被“逼婚”,一问就心烦
今年元旦,余诚冰(化名)发了一条短信祝舅舅新年快乐。结果,舅舅回了一条,“我今天去喝你表弟的喜酒了,你也老大不小了,啥时候喝你的喜酒呀?抓紧呀!”余诚冰看到回信直冒汗,“我舅舅从来没有在这方面催过我呀。”
余诚冰是家里的独子,过完年就28岁。1月7日,老爸老妈在电话里问他:“今年几个人回呀?不会又是一个人吧?”余诚冰都能听出爸妈声音的失落。他自己觉得没有遇到合适的,晚点结婚没有关系,但在父母这一代人看来,30来岁还没结婚,会被人笑话的。
“一回家,村里人还有亲戚都来问,自己受不了,父母的面子也挂不住,哪还有心情过年啊。”余诚冰说,自己打算大年廿七回家,廿八到家,廿九过年,然后初六马上回,不给父母唠叨的机会。
“拿什么结婚?没几个存款,凑个首付的钱都遥遥无期,愿意跟我裸婚的女人在哪里?”夏阳开玩笑地说,蚁族在对待婚姻大事上,更愿意宁缺毋滥,不愿凑合。
开销大,回趟家积蓄全花光
在一家外贸公司工作的陈燕刚毕业半年多,愁容满面地说道,家里的亲戚朋友觉得她毕业了,找到了一份工作,应该挣得挺多的。其实,她每个月只有几千块,省吃俭用,但必要的开销还是不少,物价又涨得厉害,房租、吃穿、交通处处都得花钱,有苦说不出。“现在物价上涨,几十块钱的红包拿不出手了,一个小孩一百,也就上千元。回一趟家,全年的积蓄都没了。”
而夏阳说,今年春节还有好几个初中同学、高中同学结婚,又是一笔不菲的开销,回一趟家估计没有1万元下不来。所以,他选择不回家,“躲人情债”。夏阳说自己3年没回家,打算年前给爸爸妈妈寄3000元,其他亲戚朋友的人情债就躲过来。“春节期间,没事干,就主动申请加班,还可以领三倍的工资。” (陈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