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为了三秦大地天更蓝水更清

——记省环境监测中心站

2023年09月16日

有这样一支默默奉献的队伍,环境污染突发事件的处理离不开他们的努力;地震灾区环境监测也能看到他们的身影;为实现陕西的“碧水蓝天”他们全力以赴——他们就是陕西省环境监测中心站。

危急时刻冲锋在前

“我们是环保卫士,有责任、有义务处置好每一次环境污染事故,确保人民生活环境安全!”这是省监测站工作人员的共同信仰。2009年12月30日凌晨,中石油兰郑长成品油管道渭南支线发生柴油泄漏事故。接到应急任务,应急监测小组第一时间赶赴现场。阴冷的冬季,通往事发地的路面结冰,道路坎坷难行,但是时间就是生命。“推也要把仪器推到事故现场!”大家纷纷下车,将几吨重的监测车和仪器艰难地挪出了坎坷路段。

深冬的渭河岸边,酷冷难耐,夜里更是寒气透骨。然而监测人员坚持定时采集水样、分析样品,在河边工作一次就是几个小时,往往顾不上吃喝、顾不上取暖。“当时有一个监测点位在渭河支流赤水河中央,但我们的人员无法到达,没办法,沿河岸徒步跑了几公里路,好不容易从当地老乡那里租到了一条小渔船,确保在第一时间出具了准确监测数据。”一位工作人员这样介绍。

连续8个昼夜,应急小组坚守第一现场,一会采集水样,一会分析样品,仔细审核每一个监测数据,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为进一步摸清污染状况,设立的监测点位在增加,监测频次在增加。终于,不负重望,直至2010年1月3日10时,地表水完全达到了Ⅳ类水质的要求,直至险情排除,大家久悬的心才终于放下了。

克服困难化解风险

从2008年至今,省监测站已参加各类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20多次,不管是咸阳氯气泄漏、汉中略阳苯乙烯罐车侧翻,还是5·12汶川特大地震抢险,工作中,监测人员总是面对各种险境。

2006年4月30日,镇安县发生黄金尾库溃坝事故,虽然正处于放假期间,中心站的应急人员仍然迅速启动应急预案,以最快速度到达现场。连续监测30多个小时,在极其简陋的环境中,报出监测数据近千个,在最短的时间里化解了环境风险。

前年的雨雪冰冻灾害,他们紧急组织全省各市站监测人员冒着严寒,开展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工作,提供有效监测数据近2000个,保障了危险困难时期百姓依旧能喝上安全卫生的水。

加强监测提升水平

为了更加规范准确的进行环境监测活动,工作站从提高大家执行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人手,制定了相应的质管考评制度。为使质量体系文件更有效地运行,工作站充分发挥质量监督员的监督职能作用,提高质量监督的有效性,逐步从单纯的实验室质控走向现场监测全程序质控,同时充分运用内审与管理评审,及时发现不符合项和潜在不符合项,促进环境监测工作质量的提高。

为提升监测水平,中心站积极拓展技术合作领域,把环境监测新课题研究纳入重要工作议事日程,专门划拨监测科研经费,成立站科研评审小组,推进站科研工作进程。同时,在2011年“十二五”开局之年,省站独立科研立项16项,内容涵盖重金属监测分析研究、监测分析方法研究、质量管理模式研究等多个领域,力在“十二五”期间充分发挥省站科研技术支撑作用。

几年来,省环境监测中心站以建立“信息中心、技术中心、网络中心、数据中心、培训中心”为目标,从我省实际情况出发,提升业务素质,努力当好创建陕西“碧水蓝天”环境保护工程的先行者。 (黄国全)

上篇:没有了
下篇:过年全攻略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Content/weixinlogo.pn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12-01/19/158547.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