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接家人来城里过春节

“反向团圆”能否成潮流

2023年09月16日

“只要一家人团圆,在哪儿都是过年!”1月29日,正月初七,在广州过春节的凌老先生说。他的老家在湖南常德,但已经有好几年在广州过年了。凌老先生的儿子凌浩在广州从事广告工作,今年把父母、兄弟接到了广州,全家11口人过了一个欢乐的龙年春节。

与春运人流反向而动,在大城市感受别样年味

“不回老家过年的原因很简单,从广州北上的车票、机票太难买,加上假期短,与其在路上折腾,不如将父母接来广州过年。”凌浩说。

1月8日,春运第一天,年过七旬的凌浩父母就从老家来到了广州。他们说,当时从广州出发的列车已经趟趟爆满,但由湖南南下的列车却显得宽松。

腊月二十七,凌浩的哥哥嫂嫂也乘飞机从常德来到广州,“机票是打折的,几乎比火车票还便宜,这就是到广州过年实惠的地方。”

“很喜欢广州暖和的天气。”凌浩的父母说。凌浩的哥哥嫂嫂则认为,广州过年有特别的气氛——除夕的花市、初一的焰火,还有舞狮等民俗大巡游……

在北京工作的白领小曹,今年过年也没有回东北老家,而是把父母接到北京过年。

“节前来,节后走,让父母来北京过年,是一举多得的事——既好买票,又可以让父母体验北京的年味,还能多一些与父母在一起的时间。”小曹说。

由于工作忙,小曹每年都要到除夕当天才能赶回家。“火车票不好买,有时实在买不到,就得买全价的飞机票,来回的路费要几千元。相比而言,春节前来北京的火车票就好买多了。”小曹说。

既减少开支也可多赚钱,进城务工人员加入“反向团圆”

除了在大城市有正式工作、有稳定住所的白领阶层以外,进城务工群体中也有不少人选择留在大城市过年。

42岁的清洁工蒋女士,来自四川省仁寿县,与丈夫一起在深圳打拼了7年。春节前,她把在老家的孩子给接了过来。

“这些年,都没怎么回家过春节。”她说,因为回家的票太不好买,就算买到票,来回一趟,加上走亲访友,怎么也得花3000—4000元,相当于两个月的工资。

目前,蒋女士一家租住在一间10平方米的房子里,月租金650元。“都是一家人,挤一点也没关系。”她说,把家人接到深圳过年,这样既不耽误工作和保证收入,也能减少开支。

一些企业为了缓解春节期间的用工荒,也主动想办法让务工人员留下来过年。

据一家职业介绍中心的工作人员介绍,春节期间餐饮业等服务业“用工荒”最为严重。一些企业除了给员工“节日工资”之外,都推出措施解决员工家人探亲的问题,以便留心留人。

接家人来城里过春节,还需社会、企业助力

目前,“反向团圆”仍以白领家庭为主,尤其以在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等一线城市和一些省会城市工作的人居多。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周孝正说,对于大多数进城务工人员来说,他们在老家有根。他们可以把父母接过来,但是不可能把爷爷奶奶等亲属都接过来,所以“反向团圆”可能只适合少数人。目前,回家过年仍是主流,“反向团圆”相对还是少数。

他认为,只有当进城务工群体形成大规模的“反向团圆”潮流,返乡人口与反向流动的人口对称了,才可能对春运紧张情况起到大的缓解作用。

同时,也有专家认为,“反向团圆”会遇到一些现实的限制因素。

比如,白领一般有自购住房或租住的房子,“反向团圆”容易实现,而对于没有个人住所的进城务工人员来说,接家人进城过年就很难。再比如,一些人反映,带薪休假难落实,一年之中春节是少有的回家探亲时机。另外,在大城市亲朋好友少,老人过年时容易心理孤单,也是“反向团圆”的不利因素。

但也有专家认为,应鼓励“反向团圆”等多元化的过年方式,防止大城市春节期间“空壳化”。在一些大城市,外来务工人员的定期流动,导致这些城市的第三产业,像家政服务业、餐饮业等周期性萧条,所以可以加强市场调节,比如通过提高假日期间的工资等方式,让更多的务工人员“反向团圆”。

从企业角度来看,应加大对员工“反向团圆”的支持力度。同时也希望政府和社区能够出台更多的措施,举办更加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人们留下来过年,接亲属过年。

(李刚 吕绍刚 张彦春 李拯)

上篇:没有了
下篇:图片新闻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12/2/2012020202-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12-02/02/158767.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