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复兴传统中的帝王味道

2023年09月16日

有好些年了,一到过年,北京的天坛地坛庙会,就肯定会上演皇帝祭天祭地的仪式。虽然清朝明摆着不是汉人的皇帝,但祭天祭地,十六抬大轿里抬着的,都是满清皇帝,红顶的大凉帽,一袭黄袍,连脚上的靴子,都是清朝的官靴样子。今年的天坛文化周,将上演历次最隆重的祭天大典,据说,“今年正月初一到初五,天坛文化周仍将突出三个重头戏——祭天仪仗、祭天乐舞、中和韶乐表演。

如果按专家的说法,北京,包括孔府的中和韶乐歌舞,都相当不地道,闹着玩罢了,会跳的人早就没了。这样的排场,这样的舞乐,无非是吸引游客的热闹,在本质上,跟过去和尚道士做的法会,没什么区别。但是,唯一不同的,就是这样的热闹,要打着皇帝的招牌,整个仪式和舞乐,最亮的亮点,就是皇帝的出场。从现场排演的照片上看,此番的祭天仪式,皇帝的派头得到了充分的加强,不仅演皇帝演员器宇轩昂,不可一世,连抬轿子的“太监”们,都必须俯身下气,规规矩矩。

任何一种文化形式,都有自己的内涵,也都通过形式传达着某种意义。不消说,这样的文化传承,到底透出了什么信号,不用明眼人,也一看便知。辛亥百年纪念刚刚过去,百年前推翻的满清王朝,居然借着传统的复兴,在旅游的经济的热闹中,堂而皇之地还魂。皇帝的威仪,皇帝的派头,所有跟皇帝有关的文化垃圾,都在这复兴中,成了宝贝。尽管是为了旅游而上演的“戏”,但却打着复兴传统文化的名义,这样的复兴,我看还是歇了吧。

帝制已经覆灭了百年,但现代国家的观念至今还没有在国民中生根。直到今天,很多老百姓依然把国家领导人比作皇帝,官员则自称父母官,整个国家,臣民还是多于公民。现代意义上的启蒙,还任重道远,就别老拿皇帝说事了。 (张鸣)

上篇:无奈的啄木鸟
下篇:梁林故居被拆是个啥“榜样”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12/2/2012020304-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12-02/03/158825.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