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1月30日中工网报道,青海省委常委、省总工会主席苏宁日前提出,各级工会要按照全总“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服务职工在基层”活动的安排部署,紧密结合青海实际,深入开展“下基层、接地气、办实事”活动,以工会干部的“辛苦指数”,提升职工的“幸福指数”。
必须看到,现在工会的机关干部相当一部分没有基层工作经验,他们不了解基层,尤其是基层的难处与苦衷,职工群众的需求与期盼,因此工作中难免会有脱离实际的情况发生。即使有的工会干部来自基层,但离开基层久了,也会养成机关作风、衙门做派。更有少数工会机关干部,把工会当做“养老院”,认为到工会工作就是享清福的,对待工作不思进取,得过且过。他们满足于以会议贯彻会议精神,以文件落实文件精神,间或下去也只是蜻蜓点水地作应景文章。
基层的情况千差万别,处在不断变化发展中,没有谁敢说坐在机关里对基层的所有情况都了如指掌。越是离基层远的机关,工作起来越往往夸夸其谈,脱离实际。眼下,“走基层”活动已在全国各地轰轰烈烈启动,是蜻蜓点水、走马观花还是带着感情走进百姓身边,群众心里还在犯嘀咕在观望。但某些“走基层”活动常常是上面一声令,下面一阵风,风停又恢复常态,时间长了百姓也麻了木了。要想真正走进百姓心里,不是一两个活动、三五天时间就能达到目的。“下基层”惟有坚持常态化、制度化,才能见实效,才能扎实将工会工作做好。
因此,工会干部要强化宗旨意识,坚持群众观点,满怀爱民之心,多下基层、多接地气,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努力做好群众的贴心人。工会干部要多到基层去,多到职工群众中去,以自己的“辛苦指数”去真正提升职工的“幸福指数”。果真如此,哪一个职工不夸“俺娘家人”好呢? (金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