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的历史时期,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党员干部必须要强化“三种意识”,打造和谐干群关系,才能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切实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一要强化“服务意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党员干部要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当前,部分党员干部群众观淡漠、主仆错位,缺乏服务意识,对群众安危冷暖重视不够,甚至以权谋私。这是干群关系紧张的重要原因。
我们党来自于人民,根植于人民,服务于人民,在任何情况下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我国经济社会目前正处在“黄金发展期”和“矛盾凸显期”并存的关键时期,干群关系至关重要。要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党员干部必须强化服务意识,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党员干部一定要克服父母官的思想,在干群关系中摆正位置,以公仆意识,要知民情、帮民需、解民难。要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观念,急群众之所急,想百姓之所想,做人民群众的贴心人。关注民众疾苦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都是历史上为官者关心民众疾苦的写照。胡锦涛同志指出,要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只有真正做到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才能实现“一切为了群众,到群众中去”。
二要强化民本意识。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目前,一些党员干部放大自我,对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认识不到是造成干群关系紧张的根本原因。
人心向背,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盛衰的根本因素。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中的“本”、“基”、“源”,说到底就是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孟子早在两千年前就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足见人民群众地位的重要。在民众权利意识不断觉醒的今天,要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打造和谐干群关系,这就更需要以人民群众为中心,一切工作要围绕人民群众来开展。党员干部必须深刻认识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强化民本意识,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这是打造和谐干群关系的前提与基础。
三要强化学习意识。干群关系是个大课堂,群众才是高明的老师。当前,少数党员干部高高在上,脱离人民群众,政策和决策违背民意,是导致干群关系紧张的直接原因。
深入基层、虚心向群众学习,是体现一个政党先进的鲜明标志。发展要依靠群众,就是要承认并尊重群众的主体地位,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现实中,一些党员干部高高在上,认为群众素质低,自己见多识广,自恃高明,好为人师,漠视群众意见。这样制定的政策必然偏离人民群众的利益所在,必然与民意想背离,必须在实践中改正。党员干部要熟悉民情民意就要向人民群众学习,就要放下身子与群众打成一片。党员干部要下到社区民居,调查情况,听取民声,研究实际,破解难题,要放下架子虚心向群众问计问策,尊重群众与群众平等对话,学习科学发展观不是为了哗众取宠,而是要通过学习研讨,与时俱进,用科学的方法武装自己的头脑,并成为思想和行动的永恒指南,这是时代赋予我们每一位共产党员的光荣使命。
当然,和谐的干群关系并不意味着完全消除矛盾和冲突,必须坚持改革创新的精神和实事求是的作风深入分析、统筹解决,不断寻找解决矛盾和化解冲突的新方法来促进干群关系的和谐发展,这是我们党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所在,也是科学发展的力量之源。 (张晋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