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什么办法解决用工荒?是提高工资?是降低入职条件?还是到偏远地方招人?其实,解决用工荒,不是仅靠“提高工资”之类的单一办法就能做到。
我们要说,用工荒是劳动者发出的终结廉价劳动力时代的响亮信号。他们通过一年一度的“用工阵痛”,来积聚这种改变的力量。
出现用工荒,一方面反映中国的经济快速发展对劳动力需求的增加,一方面也反映出以往的劳动关系和企业管理理念存在的问题。农民工收入低、工作时间长、劳动条件差是不争的事实,而欠薪和随意裁员也屡见不鲜。劳动者生存发展权利被严重忽视,正是目前用工荒背后的深层次原因。
特别是近年来,用工荒越来越显著,这与80、90后渐渐成为农民工主力军是分不开的。
他们对人生的追求已远远不是父辈们的养家糊口。我们的调查显示,六成受访者希望成为“城里人”:这决定了劳动者对收入、对生活提出更高的要求。因为新生代劳动力,不仅要解决生存问题还需要解决发展问题,他们更关注自身的发展和人格尊严,更注重公平与公正。
“老板也想加工资,掐指算成本没底气”。用工荒的现实告诉我们,中国的经济已经到了必须转型发展的重要关口。虽然我国的人口红利未来几年内还有优势,但结束廉价用工时代的潮流已经不可逆转。在产业结构调整转型的大背景下,企业如果再不转变用工方式和管理理念,必将被新生代农民工所“抛弃”。
用工荒,是一个复杂的经济命题,更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命题。解决用工荒,并不是靠“提高工资”就能简单做到。对于我们而言,一方面要推动、扶持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产业升级;另一方面,要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上着手:加强对农民工技能培训、就业引导、权益维护、精神关怀,使他们能够跟上城市化的步伐,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总之,要为确保劳动者“体面就业”、“体面生存”进行制度性安排。
用工荒也许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的意识“荒于”对它的研究总结和负责任的应对。
(张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