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在书法和秦腔戏曲艺术的盛雅殿堂里亮彩徜徉;一个在影视演艺中崭露头角,被多家媒体大篇幅报道的女人……可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她竟然是蒲白矸石电厂一名几十年如一日默默工作的变电工。追踪龚芳酷爱艺术的人生轨迹,无不是用勤奋和苦功夫为自己串连起了一个又一个美丽的花环。
1986年,未登高等学府大门就参加工作的龚芳,把阅读文学书籍、学绘画、练书法当作充实自己生活、提升自己品味的精神食粮。她给自己规定每天必须完成临摹300字的书法练习、画3幅小画、阅读至少5篇文章,所以在龚芳的家里数量最多的东西就是一摞摞书和一沓沓写过字的毛边纸。
九十年代初,20来岁的龚芳,参加了白水县国标交谊舞协会,偶然的一天,她不知不觉走进了秦腔剧团排练场,看到演员一招一式地排练,她不自觉地模仿起来。“这女子,一看就是戏胚子,早干什么去了”。就是这一句惊叹,牵动着龚芳从风靡一时的交谊舞中又走进了白水县戏校。踢腿、劈叉、式子、唱腔等训练让年龄偏大的她吃尽了苦头,一个多小时的超强训练下来,她整个身体都瘫软了,可在这种情况下,她仍不忘完成自己的任务,依然操起毛笔绘画、练字。
为了使自己的书法有更深的造诣,她拜汉隶圣翁吴正国为师。在来往北京学习的日子里,龚芳受尽艰难。由于她工作在离家几十里之外的白水煤矿官路井变电站,从变电站到车站的几里路都是步行。每三天倒一次班,每次一上都是24个小时,在这样的工作性质下,去一次北京可想有多难。为了不影响工作,她去之前首先要和其他同志协调好排班,为了赶趟,每次都是下班后匆匆忙忙赶到火车站,乘坐当天晚上的班列。这种情况下,常常没有座位,她只有挤在车厢,站着度过漫长的15个小时。饿了,买袋方便面,用车厢的开水泡着充饥……
2005年,在陕西省第三届群众秦腔演唱大赛中,她演唱的《悔路》荣获一等奖;2006年,她在渭南市电视台《东府梨园》栏目中荣获秦腔演唱优秀奖;2010年她在陕西省电视台《秦之声——虎年大叫板》中精彩亮相。
龚芳的书法在吴正国老师的指导下,得了法,也走上了正路,她的书法作品被多家新闻媒体、网站宣传报道。2008年11月,她参加了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办的“庆祝北京奥运会全国书画联展”和“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中华书画艺术作品大赛”,荣获一等奖。
龚芳热爱生活,同时也热爱工作。工作中她始终遵循这样一个原则“接受任务无条件,全心干好没商量”,她说,在工作的责任和个人的兴趣爱好上,她要选择对工作的责任,她首先要把工作干好。她在变电工岗位上一干就是20年,从来没有搪塞推诿过领导交给她的任务,或者因其他私事影响过工作。她是一名共产党员,她说“爱岗敬业,不记个人得失,是一个共产党员应有的操守”,所以工作中的她始终兢兢业业,无怨无悔…… (刘兆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