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去年年底,项目部仅绿化工程一项就节约了近一半的成本和运输费。”中铁一局三公司西平项目部物设部长张书明介绍道。2011年11月,为了使路基边坡绿化工程,项目部物设部工作人员了解到在当地有一家苗圃——甘肃省林业局良种培育中心,立即前往与苗圃负责人张生林联系,希望他们为项目部育苗紫树槐340万棵。“当时每棵苗的价格在0.13元,比其他地方的都要便宜一半。”项目部不仅用较低的价格完成了苗木的育种、购买工作,边坡绿化工作也走在了整个西平铁路建设的前列。
这都要归功于中铁一局三公司厂务公开工作的开展。早在2006年,三公司把厂务公开纳入到民主管理质量体系,形成党组织统一领导,行政负责实施,工会协调组织,纪委监督配合,职工群众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不仅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也促进了企业的发展。五年来,公司新签合同额年均增长了206%,营业额年均增长了309%,实现利润年均增长了733%;职工年均收入增幅保持在12%以上,公司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势头。
然而在最初几年,厂务公开工作开展得并不顺利。据公司工会主席董新宽说,虽然公司大力倡导厂务公开工作,但是,相当一部分人认为厂务公开是走形式、走过场,在一些职工中存在着公开不公开与自己关系不大,解决不了实质问题的错误认识。而在部分干部中,存在着不愿公开、不想公开、不必公开,没有什么可公开的错误认识。有的单位甚至出现了迫于形势、被动应付、不情愿公开的现象、造成单位间公开的内容、形式参差不齐,工作质量优劣悬殊。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公司从培养提高干部职工的三种意识(责任意识、民主意识、和谐发展意识)入手,统一了干部职工对厂务公开的思想认识,形成了班子主动公开、职工积极参与的良好氛围。“我们要让职工最为关心的热点、焦点,以及涉及党风廉政建设等敏感问题置于‘阳光’之下。”董新宽说,使职工想主人事、说主人话、干主人活,才能有效激发职工的主人翁责任感,达到改进工作、民主行政、科学决策的目的。
自从开展厂务公开工作以来,公司在人才选用、干部提拔、住房分配、职工福利、工资分配、食堂伙食账目等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问题上,都以公开栏的形式及时公布,不仅公开结果,还公开工作过程和工作环节以消除职工群众的猜疑。“这样的形式很好,公开、公正,使我们主人公的地位得到了充分尊重,也使得厂务公开活动更加深入人心。”公司西平项目部的杜琳说。
“我们用了五年的时间消除了职工猜疑,密切了干群关系,提高职工的参与热情,同时,也避免了决策失误和人才夭折。”董新宽表示,厂务公开的开展不仅使得公司经营规模逐年扩大,效益不断攀升,也使职工收入稳步增长,“这是一个‘双赢’之举。” 本报记者 杨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