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26年坚持做好事。有人说,像雷锋这样的人已经不再适合现代社会,可是有一群人,用26年的时间来诠释什么才是“雷锋精神”——

西安车辆厂:雷锋精神代代相传

2023年09月17日

马婉妮 摄

“套用宋丹丹的经典台词:那场面是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红旗招展,人山人海。”西安车辆厂宣传部干事雷玉斌这样形容每年3月5日“学雷锋日”的场面。据统计,自1986年开展“学雷锋便民服务活动”以来,西安车辆厂四十多个单位的员工一万三千余人次共为社区群众提供了五十多个服务项目,服务社区群众四万余人次。

“1963年,毛主席提出‘向雷锋同志学习’,那时全社会广泛开展学雷锋活动。”金成章是西安车辆场的一名退休职工,1962年进厂的他正赶上了第一波学雷锋热潮。据他回忆,那时的西安车辆厂团委、工会已经开始组织一些学雷锋活动,但规模都不大,在十年动乱期间还一度被迫暂停,西安车辆厂真正组织大规模、常态化的学雷锋活动始于1986年。

上世纪八十年代,随着十年动乱的结束以及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环境和国民的价值观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当时社会上流传着一种“雷锋叔叔不在了”的说法。联想到六十年代学习雷锋活动对当时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的形成起到的积极作用,掀起学习雷锋活动的新热潮成了当时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而这时的金成章也从初入工厂的毛头小子成为了宣传部长。

1986年3月5日,由西安车辆厂宣传部牵头,团委、工会加以配合的第一届“学雷锋便民活动”正式启动。金成章介绍,当时宣传部主要进行活动策划,而团委和工会则负责具体的人员组织以及具体实施,这种格局也一直延续到现在。“那时候组织学雷锋活动根本不需要动员,大家的积极性都很高。”一开始,“学雷锋便民活动”一个月举行一次,其形式主要是全厂所有单位各出一个服务点,并且统一制作横幅标语,服务内容主要是家电维修、磨刀、锅碗维修、理发等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项目。

在车辆厂内部刊物1989年3月13日这一期,刊登着一篇名为《车城家庭服务日》的文章,开头这样写道:“三月一号厂休日,九时开始,通往厂门的大路两侧,几十条横幅陆续挂起,来自各车间处室的90个服务队,六百多人推出的38个服务项目全部到位。这是厂里女职工委员会为‘庆四大、迎三八’举办的家庭服务活动,内容是,家庭为职工服务和女工为家庭服务。”文章还配发了一张服务队正在为居民补搪瓷盆的照片。可见在那时,“学雷锋便民服务”开展的不但声势浩大,还经常配合一些主题,十分贴近职工生活。“当时还实行周末单休,但每月一次的活动却很少有人请假,那些志愿者搞服务时的热情都是发自内心的,假装不来。”金成章说,除了在厂区内组织活动,公司还会定期选派志愿者参加区上的大型学雷锋活动,服务一些城乡结合部的居民。但后来有人提出这样的活动稍显频繁,大家商议后决定将每月一次的活动改为两个月一次。

“虽然活动两个月开展一次,但它所带来的风气确是宝贵的,全厂皆是活雷锋,家里想要磨刀了,不需要等到开展活动的时候,私下就可以去找提供志愿服务的个人。”金成章说,那时候的人思想淳朴,很少有人计较个人利益的得失。

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两个月一次的活动也很难坚持下来了。1990年,西安车辆厂正式将“学雷锋便民服务”活动改为一年一次,频率低了但活动的形式基本没有变化。西安车辆厂现任宣传部长魏建学在当时刚进厂,在他看来,降低活动频率有很多原因,一方面是企业追求利益最大化,完成生产任务被放在首要地位,很难再组织员工不计成本地开展学雷锋活动。另一方面,企业改制后,中小学以及后勤部门被交由地方管理或是从企业主体剥离,直接导致能投入到活动中的人数减少。

虽然有困难,但人们对于这项坚持了26年的活动的热情却从未减弱。每年2月中旬,许多单位的负责人就会打电话到宣传部询问当年“学雷锋便民服务”的活动细则,开始组织人员、展台。“当然也有反对的声音。”魏建学坦言,有些人对于公司开展“学雷锋便民服务”存在异议,在他们眼中,活动本身与服务项目过于形式化。

熊熊炉火燃烧的是永恒的雷锋精神 张鹰 摄

一位职工告诉记者,现在人生活条件好了,不会像以前那样指望服务日去配钥匙了,花几块钱就能办到的事,用一年的时间去等待,不太现实。便民服务的一些项目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

不光是这些职工,魏建学也曾困惑过,质疑活动还有没有办下去的必要。但当他看到群众在活动中所展现出的热情后就释然了:“大家还是很享受‘学雷锋便民服务’带来的气氛,在这个特殊的日子感受互助的快乐,也缅怀逝去的雷锋,给了平日很少有机会见面的居民一个交流的平台。”

经过50年的磨砺,“雷锋”二字早已成了一个精神符号。

“在我们企业中各种形式的做好事很多,有的班组定期组织为孤寡老人打扫卫生,工会也经常组织类似的活动,雷锋式的人物也有很多。”魏建学说。

王西屏是铸造分公司的一名职工,从2006年开始无偿献血,近6年从未间断,至今,已累计献成份血(血小板)27次,总量达6800毫升,献全血一次200毫升,使30多位患者受益。

“总要有人捐吧,要不咋办呢?”就是这朴素的道理,引领王西屏走上了无偿献血的道路。谈及雷锋,王西屏笑言自己也是“活雷锋”只是没雷锋做得那么纯粹。“有人说雷锋精神与市场经济是天敌,我不这么认为,两者都是文明,一种是物质上的,一种是精神上的,二者不矛盾。这个时代已经不适应不计成本的付出,但助人为乐的精神却值得宣扬。”

“雷锋精神内涵丰富,除了助人为乐外还包含爱岗敬业等内容,许多方面与我们的企业文化也是不谋而合。目前我们正探索更适应现今社会的活动形式,给雷锋精神注入新的生命力。”魏建学说

“做好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现在回头看看,许多和我们同一时期举办便民服务的企业早就停止了活动。我们能坚持到今天让人自豪。”金成章说自己年龄大了,搞服务日那天很少去凑热闹,但小孙女在的话他便带着孙女一起去转转。希望借热闹的场面点燃孩子心中的热情,让雷锋精神代代流传。 本报记者 刘鹏

翻出发黄的旧资料,历年来车辆厂举办的学雷锋活动都记录在册。

上篇:没有了
下篇:弘扬雷锋精神 播撒职工爱心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12/3/2012030502-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12-03/05/162337.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