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郝振宇
阳春三月,春暖花开。省总的动员大会开过,按照部署“四个万”活动进入了推进实施阶段。这几天,省总工会抽调的100名干部组成的10个工作组,已陆续下到各个地市和产业,省总工会机关选派的10名新进机关工作人员,也将下企业开始他们为期3个月的锻炼,各地市、各产业工会的同志也在厉兵秣马,大家都怀着激动和兴奋的心情准备积极投入到这项活动中去。
作为联系党和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工会干部下基层不是新鲜话题。但如此大规模的“派万名干部、进万家企业、访万户家庭、帮万名职工”,在我省工运史上尚不多见。面对职工的期望,各级下去的工会干部以什么样的作风开展工作,就成为一个摆在所有工会干部面前的问题。
各级工会组织和广大工会干部务必牢记,我们是职工的娘家人,我们下来是带着任务和使命来的,开展这一活动的目的是要弘扬党的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增强与职工的血肉联系。这就要求我们在深入基层,深入职工群众时,轻车简从,不给基层添麻烦增负担,不搞层层陪同,不影响基层企业和广大职工的日常生产生活,并且严守工作纪律。
下基层,就要下到最底层,面对面地与职工交流,不是做样子,不能走过场。下去特别要重视倾听一线职工意见、反映职工诉求,增强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我们下去同志的一举一动都在职工们的眼皮下进行,代表着陕西工会的形象。我们只有用真诚和爱心获得职工的真心,才能听到真话,获得真情,真正贴心地做好职工思想工作,有的放矢释疑解惑,从而实打实地服务好职工和企业。
根据省总部署,“四个万”活动已经被列入今年对各级工会的目标任务考核,把职工群众的满意度、地方党委和政府及企业的认可度、为职工群众办成的实事好事、化解劳动关系矛盾等作为衡量活动成效的主要依据。为此,省总提出通过建立督促检查制度、考核评价机制,加强分类指导、检查督导,定期通报活动进展情况,确保活动扎实有效开展。其实,我们下去工作好坏的最大“考官”是千千万万的会员群众。正如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省总工会主席黄玮日前在省总十二届六次全委会议上说的那样,只要“我们带着感情、爱心和信心深入到基层,不走过场,不搞形式,通过这次‘四个万’活动转变作风,实实在在地为职工群众解决一些问题”,就一定能向职工和社会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