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法援雷锋”在身边

2023年09月17日

“谢谢你帮我拿回工资”、“谢谢你还给我名誉”、“谢谢你让我看到生活的希望”。5年来,每当陕西律师农民工维权站的律师们听到这些话,公益理念这一图腾在他们心间又加深了色彩。1963年的雷锋,不求回报,以助人为乐,这群21世纪的律师们从未想过他们与雷锋间有着怎样的关联。殊不知,一个世纪的跨越间,勾连着的那份善与美,让他们成为新时代的雷锋——法援雷锋。

免费维权路途艰

2007年5月全国第一所、陕西唯一一所公益性法律援助机构成立了。三名专职公益律师秉着“尽力为弱势群体伸张诉求、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的办事宗旨,满怀激情地踏上他们的免费法援路,谁知公益事业也是步履艰辛。

“刚开始太多人质疑我们。”律师孙蓉说,很多群众最大的疑虑就是“免费”。来寻求帮助的人大多只是咨询,总担心这免费律师办不了好案子。没有资金宣传,律师们只能自己走上街头,找需要帮助农民工等弱势群体。回想当时的情景,孙蓉不好意思笑着说:“真像是愣头青,送上门拜托别人,争取帮助他人的机会。”如今,40平米的工作站里,挂满了60多幅锦旗,工作站也在农民工兄弟间口口相传。

看着这小小的工作站,三张大桌子上堆满了案卷,律师们在电脑前仔细查询案件,时而把手放在电暖气上烘烘,时而扭动肩膀放松。“现在来这里寻求帮助的人越来越多,你们人手够吗?”记者问。“这也是工作站的困难之一,人才难留住。年前刚聘请了两位律师助理,均因薪酬问题辞职了,目前只有我、赵兵、周玮三位专职律师。”孙蓉无奈地讲着,“很多求职者越来越现实,最初做公益的热情,在每个月1000多的工资面前,渐渐熄灭。”孙蓉目前工资只有2000元左右,还在上幼儿园的孩子每个月就要开销1000多元。律师周玮却对工资不以为然,他告诉记者,他们从不在获赔的案件中受益,这也换来了更多人对公益的尊重,也是他们向前的动力。

给予光芒心间暖

2007年5月至2012年2月底,陕西律师农民工维权站办结案件1124件,帮助当事人切实拿到金额6363782.9元。据介绍,他们帮助的范围主要是农民工、残疾人、老年人、妇女、未成年人等五类社会弱势群体。孙蓉和周玮总说在帮助弱势群体维护权益的过程中,更重要的是心理疏导,让他们在挫折中重拾对生活的信心。

孙蓉说:“来我们这里就是他们最后的希望,感觉他们就像抓住了最后一根救命稻草,我们要对得起他们的信任。”工作站的律师们认为,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自己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周玮表示,他在这5年的公益事业中,最大的收获就是平和的心境,尽情享受与人为善的乐趣。他还告诉记者,每一次帮助,最大的感动其实是自己,自己以别人更有机会看到人间的真善美。

回想起富平县的祁亚娣,孙蓉连连唏嘘感动。祁亚娣因工伤而丧失了劳动能力,但却未得到公正对待,孙蓉再一次拿起公益和法律这面双重旗帜走进她身边。破旧的院落收拾得井井有条,丈夫无微不至地呵护,孩子懂事听话,这是孙蓉踏入祁亚娣家门的最初印象。“最感动我的不是当事人,而是她的家人。”祁亚娣女儿的一封信让孙蓉红了眼睛,因为母亲工伤在床,心情低落,祁亚娣的女儿给母亲写了一封家书,告诉母亲坎坷总会过去,自己会好好学习,努力帮家里渡过难关。孙蓉说:“这么小的孩子就有担当,太难得了,我必须帮助这群善良的人。”

美丽因苦痛而更加绚烂、刺眼。谈及这些案件中的真善美,工作站的律师们有说不完的话。他们怀着感恩的心,做力所能及的好事,帮助他人的同时,也让自己的内心因爱而更暖。

“我们就在你身边”

5年爱的奉献,让工作站的律师们获得了“农民工的保护神”这一称号。周玮说:“我们就是普通人,做了普通事。”他们最大的希望就是当别人有苦难时,记得拨打82315125,他们永远在大家身边,随时等待为大家服务。

经常帮助别人讨要年休假的律师们,自己从来没有休息过。周玮边看着案卷边说:“做公益律师,最大的是精神压力,可当你看到当事人得到该有的待遇时,便觉得一切都值得。”

本报记者 王惠玲

上篇:没有了
下篇:法治社会呼唤更多“詹红荔”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Content/weixinlogo.pn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12-03/19/162840.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