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抓好“四子”文化建设 推动企业健康发展

2023年09月17日

象山矿井矿长张怀珠(左)、党委书记范武生(右)研究企业文化建设工作

近几年来,煤炭行业都在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有的已取得了明显成效,可有的只是说在嘴上,写在纸上,挂在墙上,收效甚微。针对这一问题,我们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发现煤矿企业文化建设搞不好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口头说的重要。从煤矿的实际现状来看,不论开什么会议,领导发言都要提到企业文化建设工作,说起来重要,做起来不要,实施起来办不到。二是追求面子工程。有的煤矿为了把文化建设搞得轰轰烈烈,在建筑物上大做文章,悬挂安全文化牌板,悬挂横幅,到处设置橱窗,没有实质内容,没有企业理念,没有企业精神,看起来美观大方,实际是好看不中用,浪费了物力和财力。三是隔三差五搞活动。有的煤矿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不联系企业的实际,隔段时间都要搞几场文体活动或搞多次小型活动,就称之为企业文化。四是一些煤矿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制定规划,出台文件,下发材料,在贯彻落实当中,大小会议组织学习,有的还把内容写在黑板上,让职工写在笔记本上,并进行企业文化建设知识考试,但收到的效果不太理想。五是煤矿搞企业文化建设,既没有企业精神,企业理念,又没有企业文化建设载体,而是实行企业文化建设一把抓,今年抓这个,明年抓那个,抓来抓去不知抓什么,到头来是企业文化建设调子唱得高,收不到实实在在的效果,职工群众很是反感。

象山矿井是2003年建设投产的,现有职工3900多人。2008年以来,新一届领导班子上任后,把实施“文化兴企,科技兴矿”战略摆在了十分重要的位置,以“知行合一,行赢天下,品行成就未来”为精髓,并按照“安全文化、学习文化、管理文化、廉洁文化”四大子文化建设为基本构架的行大于言,行贵于金,以“行”文化之力引领象山矿井调整振兴的“行”文化品牌。

一、安全文化做保障。近几年来,象山矿井结合自身实际,经过大量的实践探索,提炼出了“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安全工作理念,并利用多种形式向职工宣传企业安全理念,给每个职工印刷了安全理念专页,在矿井工业广场悬挂了安全理念牌板,宣传安全理念,宣传企业精神,宣传企业战略目标,使职工理解了安全理念,牢记于安全理念,并把安全理念融入到各自的实际工作中去。2008年以来,矿上先后编印了14套企业文化建设系列丛书,2011年编写完成了采、掘、机、运、通操作岗位程序化工作标准专业书籍,借助准军事化管理的推进,建立了6S管理,文明用语、文明公约、企业形象标准和职工日常行为规范等行为体系。

二、学习文化增智力。在“行”文化之学习文化建设上,我们坚持分类指导的原则,在普通员工层面,始终坚持开展“提素质、强技能、保安全、促发展”活动。首先加强对职工文化学习的培训,采取多种形式,从内外聘请专门教师给职工讲最基本的文化知识。一是利用班前会进行学习;二是举行文化补习班;三是选送部分职工外出培训学习。通过学习,提高职工的文化素质,为掌握煤矿操作技术奠基了基础。其次,通过创建学习型班组、区队活动的开展,把安全文化与学习文化紧密地结合起来,学习煤炭行业的有关政策规定,学习上级部门下发的各种管理文件和要求,学习党的各项方针路线政策。同时,在班组职工中开展职工读书竞赛活动,并充分利用班前五分钟,开展“每日一题”竞赛活动。区队根据实际情况,每季度开展一次职工学习技能比武竞赛活动,对于表现好的职工给予一定的分值和经济奖励。矿上每年搞一次职工技能比武竞赛活动,拿出30多万元给予奖励,对于表现十分优秀的选手进行广泛宣传和表彰。矿井连续四年在全公司职工技术比武活动中获得了16金、10银、8铜的最好成绩。四是开展职工安全技术培训,在利用班前会和井下现场培训的同时,三年来选出1000多名职工参与矿和矿业公司的培训学习,每年矿上举办各类培训班60多期,培训职工10300多人(次),通过抓职工的学习文化,提高了职工的安全技能素质,为驾驭井下现代化综掘设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职工先后完成小改小革项目120多项,创经济效益100多万元,使学习文化真正变为职工在工作实践中强有力的动力。

三、管理文化聚内力。近几年来,象山矿井把管理文化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点来抓。一是抓职工的行为规范,从矿区行走、上下班乘车、参加各种会议、参加班前会直到入井都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呈现出了职工遵章守纪,规范行为,上标准岗的良好局面。在对各级领导的管理当中,制订出了《领导干部下井带班、跟班、值班制度》、《领导干部请销假制度》、《领导干部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制度》、《领导干部廉洁从业制度》以及《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制度》等。几年来,矿级领导月均入井都在6次以上,有的月均入井达到10次以上,领导干部没有双休日,没有节假日,一心一意扑在工作上。

在安全管理上不断创新,突出推行了“三五四”安全管理法、“岗位描述法”、“精细化再造法”、“2+5”关“三违”人员帮教法、“七个一线工作法”、“现场安全培训法”、“班长、副班长换位管理工作法”、“四不放过法”、“安全工作日志法”、“三员两长”精细管理法、“手指口述”安全确认法和程序化操作法。重点抓好“一强五化”,一是强化基础管理;二是实现工作程序化;三是推行办公“定置化”;四是实施岗位精细化;五是办化系统自动化。开展了“安全生产确认”,认真执行“三人连锁”、“四位一体”开工确认验收和巡视检查制度,切实保障了职工的安全。与此同时,加大科技投入力度,矿井先后上了三套综采和六套综掘设备,完成重大科技工程30多项,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40多项,提高了矿井的科技含量,夯实了企业发展根基。

四、廉洁文化扬正气。在“行”文化之廉洁文化建设上,我们坚持把现代企业文化建设和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始终把“吾日三省吾身”和“踏实做事、清白做人”的廉洁核心理念贯穿于廉洁文化建设过程之中。几年来,我们以构建特色惩防体系为目标,以开展主题教育和专项治理活动为载体,纠正领导干部和管理人员的不良习惯,规范领导干部和管理人员的日常行为,使干部职工的思想道德、管理行为、廉洁意识在文化的熏陶下不断得到增强和提高,出台了《象山矿井党员干部和管理人员坚持“八不准”的规定》,对126名中层管理人员建立了廉政档案和预防档案,签订了廉洁承诺书,坚持执行任前廉政谈话和警示训诫谈话制度。同时配套完善党政议事制度、党内外监督制度和事前防范、事中参与、事后跟踪的矿务公开制度、党务公开制度、职代会制度等,切实把权力运行置于有效的监督之下

文化功能的显现,文化作用的发挥,不像经济建设那样“吹糠见米”、“立竿见影”,但文化的功能却如滴水穿石、垒土成塔,文化的作用好似春风化雨,潜移默化。文化建设给象山矿井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六大变化:一是文化理念深入人心;二是文化氛围浓厚;三是职工整体素质提高;四是职工行为得到了规范;五是文化渗透到了安全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六是矿井整体管理水平提升。

象山矿井通过抓企业文化建设。以“四个子文化”建设为载体,有力推动了企业的跨越发展。2008年,全矿生产原煤165万吨,2009年生产原煤170万吨,2010年生产原煤180万吨,2011年达到193.4万吨,职工人均收入由2008年前的1.5万元提高到2011年的5.34万元,实现安全生产三周年,连续五年达到集团公司质量标准化先进矿井,2010年达到国家级质量标准化先进矿井,获得了全国企业文化建设百家贡献单位和全国煤炭系统文明煤矿。目前,矿井升级改造为240-300万吨矿井的工程已经竣工,年入洗能力为240万吨的选煤厂已建成投产,各项工作踏上了稳步健康发展的轨道。正如陕煤集团公司董事长华炜所言:象山的发展有一支强有力的领导班子,象山的发展和所取得的成效与企业文化建设密不可分。希望你们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继续升温,继续深化,当好文化建设排头兵,打造文化建设示范矿,早日建成关中地区一流矿井。

(象山矿井党委书记范武生、矿长张怀珠)

上篇:都市人“拼车”出行成热门话题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12/3/2012032704-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12-03/27/163154.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