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多年的小产权房治理工作这回要动真格的了。来自国土资源部网站的消息,目前国土资源部已经开始试点治理小产权房,同时准备在全国开始小产权房的清理工作。
相关统计显示,小产权房的总量已经接近我国城镇住宅数量的三分之一,在2005到2010年间,由于城市商品住房价格过快上涨,小产权房的增速明显高于2005年的前十年,如此严峻的形势让治理小产权房的呼声越来越高。然而小产权房的存在,又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中低收入者购买低价房的需求。因此,如何理清“小产权房”的身份成了左右为难的一道题。
把小产权房纳入合法体系
小产权房,并不是法律上的一个概念,而是人们约定俗成的一种称谓。它是由一些村集体组织或者开发商在集体土地上建造的房屋,但是卖给了集体经济组织之外的人。它在出售的时候最大优势就是价格低,而且农民也会在出让过程中得到一笔收益。从长远发展来看,中国的住房体系和土地制度建设应该全部给予法规化,小产权房的现象有历史遗留问题,有合理因素有不合理因素,需要进一步治理,纳入法律化、法规化过程当中去。
合法化后差价该如何算
尽管国土资源部等部委目前还没有拿出试点和解决方案,但是有专家说,业内比较认同的做法是,在房价较高的一线城市将小产权房转变为可以合法交易的、特殊性质的商品房。如果合法化了,小产权房的差价应该怎么算?
专家介绍,已经建好的销售的小产权房只要不是在耕地上建造的,主要解决途径还是以让开发商和买房人补相关的土地出让金,补相关的土地价款,在完成征地过程中可以发售相关的产权认证。深圳市的做法可供参考,深圳市最近出台了住房建设规划2012年度执行实施计划,提出以整体租赁方式将原农村及其争议组织的集资房、城中村村民自建房纳入到保障房的有效供给渠道当中,把一些村民建的房子政府试点整体收购收租,收租之后再把房子租给相关的保障群体。
对抑制商品房价格有一定帮助
国土资源部部长徐绍史说,今年一边要清理现有的小产权房,一边要杜绝它的蔓延,但是之前小产权房之所以存在,就是因为很多人打了政策擦边球。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在农村集体所有的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上,农民可以自行经营,而且农民自建的住房也是可以进行交易的。如果不让小产权房继续蔓延,关键还是要规范村集体尤其是乡镇一级政府的利益诉求和利益冲动,最关键的是要实行问责制。
针对小产权房如果纳入到治理范围中,价格可能会上涨的问题,专家表示,假设通过试点,小产权房合法化后可以流通,二手房买卖可能会冲击部分的相邻地区的商品房的价格,即便算上相关的一些补偿,价格依然会明显低于商品房价格,由于盘量大规模大,这对于抑制商品房价格将会有一定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