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与银线为伍 和铁塔做伴

——记宝鸡供电局送电工区的工作者们

2023年09月17日

输电线路有多长,他们的脚步就走多远。——这是宝鸡供电局送电工区员工真实的工作写照。

宝鸡地区地形复杂,地势崎岖、沟壑纵横,几乎每两基铁塔之间都相隔着深沟大梁,车辆无法到达。为此,这些职工自豪的把自己的双脚称做“量天尺”,为了完成一天十几基铁塔的巡视工作,他们每天都要早出晚归,上山带烧饼,渴了喝泉水在他们眼里已经是平常事。

“远看像逃难的,近看像要饭的,仔细一看是巡线的。”人们常用这样的话来描述电网巡线工。

昼夜坚守 保全市安全用电无忧

2012年1月1日,当人们都沉浸在灯火通明,合家欢乐的节日气氛里时,送电工区的巡线工们向往常一样,开始了节假日的保电工作。当日宝鸡地区最低气温零下3度。该工区中心保线站宋志刚负责硖石至姜城的两条110千伏线路巡视测温工作。

行走在线路下方,刺骨的寒风吹打在脸上,上下两排牙不听话地“打着架”,大风卷起地上的黄叶和灰尘,脸上的颜色和身上土黄色的工作服已浑然一体,整个人就像刚出土的“兵马俑”。尽管如此,他依旧让自己每一步都走的坚实有力,认真注视着每一处导线,每一只金具、每一片绝缘子,不让任何一个缺陷从眼皮底下漏掉。宋志刚患有风湿性关节炎,不能受寒冷的刺激,每逢冬季寒风凛冽接到任务时,不管有多苦多累,他都用坚强的意志坚持着。

一天下来,他一个人徒步行走20多公里,晚上到家时腿已僵硬得站不住,爱人含着眼泪用热毛巾给他敷着肿胀的双腿。就这样,宋志刚依然坚持投入到第二天的工作中…

履职尽责 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新进员工刘建在自己的一篇日记中写到:刚来二保保线站,便听到站上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巡线有三怕:漆树、狗咬、地窝蜂。”这个地窝蜂,在热“疯”了的天气下,就会变得更加猖獗。在夏天的特巡和树障消清工作中,都会有数名员工遭到地窝蜂的侵袭。

平时吃饭也就是拿点儿干粮,背着矿泉水。在山上工作时,还会遇到各种突发状况。说到这里,宝鸡供电局送电工区线路工魏证还心有余悸。“我记得很清楚的是,我们走到路上的时候碰到一群野猪,那次直接是面对面。碰到以后,我们这些人也有经验,不能惊慌,不能乱跑,敲一敲,喊一喊,它们也就躲避着走了。”

山区工作除了行路难,他们还要负重10多斤的水、工具包、柴刀、锄头和蛇药。锄头、柴刀是开路时必备的,没了这些,在深山老林中是寸步难行的。山里住户稀少,经常出没着各种蛇、虫,甚至是野猪。路上经常遇到不少套野猪的夹子还有猎枪弹壳。听有经验的老师傅说,线路巡视时都得边走边说话,要不然,会被一些人当成野猪打的。虽然是玩笑话,但对于巡线员工来说,在山里确实潜伏着一定的危险”。

重任在肩 他们豪情满怀

2010年2月10日,连接宝甘电网330千伏宝秦线由于冰冻接连跳闸4次。在接到任务后,送电工区千陇保线站几十名巡线人员在强冻雨、大风、道路大面积覆冰的情况下,历经艰险摸黑到达了凤翔县尧典村现场,他们克服山大、沟深、天黑、路滑等种种困难,深一脚浅一脚的冒着冻雨对每基铁塔进行仔细巡视,认真查找故障点。

凌晨1时,故障点查到,但夜黑没有光线,及时抢修的念头又使他们打起精神开始筹划第二天的停电抢修工作。早上5点30分,十几名抢修队员准时到达工作现场,当时的抢修现场能见度不足20米,近50米高的铁塔上敲下来的冰块有30毫米厚,银灰色的铁塔成了冰柱子,地勤人员都变成了冰雕。就是在这样恶劣的条件下,他们穿着结成冰块的工作服坚持在现场进行抢修,在更换了全部线路故障绝缘后,托着厚重的“冰甲”撤离了现场。

“我嫁给了你,你却嫁给了深山老林”,这是一个妻子给丈夫的家书中写到的。送电工区千陇保线站站长任小兵每次面对这份家书时,堂堂七尺男儿总会热泪盈眶。

做为一站之长,除了义无反顾地接受任务外,他还首当其冲、身先士卒带领大家完成任务。任小兵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参加工作20多年来,对于工作,我问心无愧;对于亲人,我亏欠得太多。”

“铁塔巍巍入云霄,五线凌空架银桥;风霜雪雨何所惧,离天三尺逞英豪。”这就是线路工作者天不怕,地不怕,敢与天公试比高的豪情写照。

(李玉朋 周宏亮)

上篇:大山护林站里的她
下篇:铿锵玫瑰别样红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12/4/2012040403-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12-04/04/163494.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