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影视书而今风光不再

2023年09月17日

一度热销的影视书,而今风光不再。前段时间,有媒体记者在北京图书大厦进行了现场调查,在摆放《鸿门宴》、《画壁》、《大武生》、《西风烈》等影视书的书架旁,来来往往的购书者很少驻足翻阅。而在中关村图书大厦,营销策划部一位负责人坦言,“好几本影视书销量都是个位数,首次进货的几本书至今仍未售完。”

影视书之颓势,并非始自于今。这类图书何以沦落至“门前冷落车马稀”境地?读者反馈的信息道出了其中缘由,“内容一般,文字简陋,不伦不类,价格却并不低,收藏价值也不大”,“如果确实想凑热闹,还不如直接去看电影”。

的确,这些借影视剧搭车出版的同名图书,或是剧情、角色介绍、主创采访、幕后花絮等影视资料的简单堆砌,或是将剧本简单改编、扩充成分章分节的所谓“小说”,再配以大量剧照。它们原本就是影视剧的附庸,其中很多图书的出版初衷纯粹就是为了配合影视剧的播出,给影视剧的热播宣传造势。出版商在决定是否出版这类图书时,看重的是主创阵容和片方投资,并非图书内容本身的文化价值。为了能尽快借影视剧播出之机捞一把,这类图书往往急就章、粗制造,尽管装帧、印制得花里胡哨,定价不菲,可其中真正能超越影视剧、给读者带来阅读享受和思考空间的东西微乎其微。置身于这个商业气息浓郁的娱乐时代,多数影视剧堪称文化快餐,除给百姓茶余饭后增添娱资外,再无更多文化意义。此种状况下,出版商与影视制作方合谋,基于商业推介目的搭车出版影视书,可以说,实在是搭错了车。就算要借势宣传、推销影视剧,可资选用的市场手段多了去,何必死抱着“图书”而吃力不讨好呢。

当然了,也不是说影视与图书就此划开楚河汉界互不往来。搭车出版影视书,也存在一个会不会搭、怎么搭的问题。电影《赵氏孤儿》播出之际,某出版社围绕“赵氏孤儿”话题汇编了主题文集《赵氏孤儿》,收录了包括《史记》中“赵氏孤儿”故事、元代纪君祥的著名杂剧《赵氏孤儿大报仇》、明代徐元的《八义记》等内容;贺岁片《让子弹飞》播出时,有出版社紧跟着出版了《夜谭十记:让子弹飞》的书,其中列出了“破城记”、“报销记”、“娶妾记”、“禁烟记”等十记,还特别标明姜文的电影改编自“盗官记”。如此出版形式,窃以为,既别出心裁又给读者传递出更多影视剧中所没有的内容,与那些完全附丽于影视剧本身的影视书相比,文化分量自见分晓。 □周慧虹

上篇:马来西亚才女黎紫书首部长篇小说在大陆出版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12/4/2012040604-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12-04/06/163548.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