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我的书法情结

2023年09月17日

文/司马振亚

四十六岁那年,我练起了书法。起因很简单,就是给孩子陪读。如今,十年已去,流走的是岁月,不变的是痴情。

经常有朋友问我是否还在练书法。我明白他们的意思,是想知道什么力量能使我坚持如此之久且痴心不改,我也困惑过这个问题。最近听一位大学书法老师讲课,豁然开朗。他谈到,迷恋书法其实是无缘由的,即与生俱来的。细琢磨这句话,颇有几分道理。对我而言,痴迷上它其实并非在十年前。少年时期我就有过写大楷的经历,然时间极其短暂,只在大脑中留下记忆的碎片而已,正是这些朦胧而奇妙的盘踞在我脑海中几十年而挥之不去的记忆碎片,成全了我今日的书法梦。

倘佯在书法的世界里,纵横数万里,上下几千年,常年在书中邂逅着诸如王羲之、王献之、欧阳询、苏轼等这些耳熟能详的古代大书家。听他们的故事,读他们的人生,其中的妙处自不待言。览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扑面而来的是清风出袖明月入怀般的爽快,感受到的是晋人崇尚老庄玄学,注重生命体验的空灵与率意。顶着千年书圣桂冠的王羲之,让我们联想到的不光是世间文人墨客对他的顶礼膜拜,他那不激不厉而风规自远均天下的书法更是使人津津乐道,我们分享着诸如“池水尽黑”“入木三分”“黄庭换鹅”等千古美谈的故事,除了领悟出"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至理名言外,王羲之独领书坛风骚千余年而不衰的旷世记录,亦足以令后人浮想联翩了。

书如其人,学书如做人。古人重书品更重人品。唐代书家颜真卿能独树一帜,从初唐妍美流变书体的旋涡中横空出世,其人格魅力是不容小觑的。观颜真卿《祭侄文稿》,与其说是欣赏书法作品,不如说是一种直面人生的心灵撞击。笔墨行间,浑厚中透露着古朴,雄强里饱含着苍茫。他精忠报国的满腔热血,对安史之乱叛军涂炭生灵的切齿之恨及对亡侄的悲悯之心跃然纸上。忠义、怒火与衷伤,书者从中宣泄出的真情实感扑面而来,令人怦然心动。

十年学书路感慨良多。我终于明白,令我魂牵梦绕的书法背后,其实是由它承载着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灿烂文化。有人说,书乃小道。对于齐家治国平天下而言,斯为小道,但对一门学问来讲,决不能以小而视之,小道中蕴涵着大智慧。透过它,能使人明白写字与做人的道理;学会触类旁通,明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理解成功的背后是艰辛的真正含义。庆幸我爱上了书法,这是上苍对我的恩赐。有了它,使我视野开阔,生活充满情趣。既可修身养性,又能给他人以愉悦,岂不快哉!美哉,中国文字,美哉,中国书法!

上篇:祥瑞
下篇:河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12/4/2012041604-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12-04/16/163818.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