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下午,中航工业庆安40厂舵机班组从省妇联宣传部同志手中接过了两个熠熠发光的奖章,“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和“全国妇女创先争优先进集体”。同厂的工友们纷纷前来道贺,喜悦的气氛在庆安公司升腾,可40厂舵机班组组长周震敏说:“下一步任务更重了,荣誉来了,压力也来了。”
早上7点多,郭巧玲像20多年前第一次进厂一样,认真仔细地做着习以为常的事情。穿起白大褂,小心地将最后一缕发丝塞进工作帽里,用黑色的发卡固定好鬓角,不让任何一根头发有逃出帽子的机会。站在镜子前,左看右瞧,保证自己身上没有任何杂物后,走进风淋室,扫除所有肉眼看不见的尘埃。“精细化”是40厂舵机班组的宗旨,精益求精俨然成为一种传统工作态度。郭巧玲介绍道:“我们这里有24名员工,20名女职工,所有人工作都是屏气凝神,我们深知产品的重要性,这是生产压力,也是生产动力。”
随着产品需求量增加,生产任务也随之上涨,加班早已是不言而喻的事情。深夜加班至十点,次日清晨工作照旧。女职工陈羽告诉记者,周末加班是常事,下午下班觉得特别轻松,感觉这就是周末。每当郭巧玲“按时”下班时,15岁的女儿总是好奇地问:“你怎么回来了?”
谈及刚刚获得的荣誉,女工们最常说的就是“压力增加了”。班组副组长石文馨说:“军工产品要求不但高,而且精细,生产时心理压力大,要保持百分百的状态。”在姐妹们眼中,每天换工作服就如一次角色转换。早晨换上白色工装,一同装起的还有那颗躁动的心,不论心情如何波动,工作时必须严谨;下午退去工装,一同放下的还有生产时的压力,可以放肆地笑,可以不用有太多担心。回忆起1993年刚入厂的时候,石文馨觉得这里简直就是一个潜水舱,全封闭式厂房,没有窗户,没有阳光只有灯光,空气好像也在这里停止了流通,憋闷是她最大的感觉。“现在早都习惯了,感觉这个密闭的地方是我们20几个人的小家。”
40厂舵机班组组长周震敏是班组里少有的男士,他本在一个全是男职工的团体,去年刚调到这里。“三个女人一台戏,20个真不知咋管。”让周震敏意外的是,在这里当组长可比别处轻松的多。班组谁今天状态不好,姐妹们一眼就能看出来,与组长商量协调岗位,互相照应,班组里的小组互相帮忙,彼此分担任务。周震敏欣慰地说:“我这组长可省了不少心。”刚怀孕2个月的徐懋,在大家得知喜讯的时刻,立刻被保护了起来,不让干这,不让干那,只是做一些填表格等力所能及的事,可她看着姐妹们加班加点地忙碌,心里总不是滋味,想同大家一起共甘苦。徐懋说:“每次孕检请假她都特不好意思,生产任务重,自己没做什么很过意不去。”徐懋的担忧早被姐妹们看在眼里,大家都是催促她多写些表格,她总是乐呵呵地拿着厚厚的表格走来走去,觉得自己还是有用的,还是和大家在一起。
团队彼此保护意识,已经成了舵机班组的一种文化,大家不但工作在一起,生活也在一起。“生产任务重!不怕!我们可以解压。”约上姐妹们泡温泉,大家带着各自的孩子去郊游,聊聊工作的技巧,生活的琐事,看孩子们在一旁嬉戏玩耍,这是她们眼中最幸福的事。陈羽说:“生产任务很重,陪孩子的时间很少,觉得很对不起他们,姐妹们出来必带小孩。”
外面的世界声色犬马,厂里的小家简单祥和。但她们并不羡慕那些名牌环绕的女人,也不羡慕久经沙场的女企业家,她们说:“作为女人,我们创造的价值,并不是所有女人都能有的,也不是所有女人都有机会参与的,因为我们为祖国的强大贡献了一份力量。”
本报记者 王惠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