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列车在群山中盘旋而上。几分钟功夫,回头看来路,早已尽在脚下。
大约一个钟头的时间,列车驶入凤县境内。山路依然崎岖,在两旁的山坡上,隐约可见无数用石头搭建的墓冢。一同随行的汉中工务段宣传干事小彭介绍,这些都是老宝成人“生为宝成人,死亦宝成魂”的历史见证。在几百公里的宝成铁路线上,像这样的墓冢多达数千个。他们中有铁道兵,有志愿兵,也有一生伴随铁路建设东颠西跑的铁路家属。
在乐素河站区,正好赶上了车间组织职工清理危石作业。当记者表达出要上山体验一下排危石的愿望时,乐素河桥路车间主任董文明一个劲地摇头。他说,这根本就不是你们城里人能干的活。经不住我一再要求,董主任还是勉强答应了我的请求。
因为要赶天窗点,上山的时候大家走得都很急。走在最前面的是一位叫谢瑞清的巡山工,已经58岁,再有两年就该退休了。别看他年龄大,走起路来就跟一阵风似的。随行的车间副主任王敏介绍说,老谢16岁就干铁路,年轻时在养路,后来到桥路,还干过工长,当巡山工也是近几年的事情。别看巡山工不干体力活,可一个月要把每个山头都走一遍也不简单呢。老谢在前面听见主任在说他,嘿嘿一笑:“已经干惯了,哪天真的不上山,脚还痒痒呢”。
大约一个多小时,大家到达预定地点,施工并没有马上开始。老谢又开始拿着镰刀在早已标注好的石头附近开始砍树除草,其他几个职工各自分工,有继续往上爬系牢安全绳的,也有在危石下方搭建防护网的。董主任介绍说,尽管天窗点里没车,可施工前的安全防范必须到位。
总算等到给点时间,防护员老远从山下吹哨子发出信号,副主任王敏作为当天的施工负责人发出施工命令,大家各自行动,扛大锤的扛大锤,拿钢钎的拿钢钎,也有专门在底下负责支护的,不到半个小时,危石便被整成了一块一块的小碎石。其实这并不算完。最后,四五名职工将砸碎的石块一块一块抱到稍微平缓的坡地上,挖了几个深坑,逐一掩埋,他们说,这是为了避免雨水冲刷,再次形成危石滚落。
在沙河坎车间,主任和书记共同讲述了两个女职工防洪巡查排除安全隐患的故事。铁路防洪是每年汛期最艰巨的任务,遇到降雨既要看守封闭网防止耕牛上道,同时还要安排人员24小时上线排查防洪隐患。夜里偶尔还会遇上野猪等野兽,男职工忙不过来的时候,女职工就两个人一组冒雨巡查。去年夏天的一次巡查中,沙河坎桥路工区两名女职工发现一棵大树被雨水冲刷斜倒在铁路上,由于列车已经接近来不及拦车,两名女职工硬是不顾危险,抱着树枝将大树拽离限界,使列车安然通过。据说,防止事故工务段至少要给几千元的奖励,可是她们没敢往上报。原因是文件规定遇到险情第一选择是先拦车,她们担心报了挨批评。只要列车安全,她们要不要奖励无所谓。
汉中工务段机械化维修车间的党支部书记魏亚军建议我们跟他一起去宝成线集中修工地,现场体验一下铁路职工那种“吉普赛人”式的流浪生活。但是由于时间和采访档期的原因,最终没有成行。留下一些遗憾。然而这里美丽的山水,纯朴的人群,还有那条让人牵,肠挂肚的宝成铁路,都值得我们再来。
彭宏伟 柳影 摄
图为:
①测量危石
②清理涵洞杂物
③准备上山扫山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