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2岁的施庆是陕西北方动力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动公司)的一名铸造工。作为一名老职工,他亲历了公司几十年来的发展,特别是与职工切身利益相关的工资待遇方面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自2006年起,工资年年都能涨个百分之十几,收入多了自然工作也更卖力了。”施庆憨厚地说。
“我记得1997年的时候,我的工资还不足400元,也不能按时发放,那时候真的快支撑不下去了。”泵滤事业部高级车工杨永良说。北动公司自1989年开始出现亏损,逐步进入低谷,职工陷入“上班没钱、下班没电、有病没药”的“泥潭”中,面对职工的抱怨,如何稳定职工,让公司领导头疼不已。公司负责工会工作的王智英副书记谈及当时的处境时长叹了一口气。
早在1949年12月公司的工会组织就已成立。“当时叫工人委员会。工会做什么?就是真心实意地为职工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在王智英的眼里,六十多年的坚持使工会真正成了职工的“娘家人”,维护职工的权益在北动公司已经成了一个传统。如今,公司的2051名职工全部加入工会,直属单位、子公司也相继成立基层工会、分会共计36个。工会为困难职工建立档案,仅2011年就发放双节困难补助金17.8万元。履行“不让一名困难职工女子因家庭生活困难而辍学”的承诺,去年一年对36名困难职工子女进行了资助。平日里,职工家庭有红白喜事,工会都会派人探视,仅职工遗属的“遗属生活困难补助费”,全年发放39.1万元。工会还成立了乒乓球、象棋、舞蹈、游泳等专项职工文体协会,丰富活跃职工业余文化生活。
1983年,公司《职工代表大会条例》的出台,使公司工资集体协商的雏形初步形成。“在公司效益亏损期间,每年的职代会最难讨论的话题就是工资的涨幅问题。”王智英说,在这15年间,职工工资一直处于一年涨一年不涨的状态,每次也只能涨几十元,并且有指标,每个分公司给几个名额,择优涨工资。直至2005年公司破产重组后,职工工资才能平稳地以每年10%到15%的幅度增涨,逐步建立了职工工资的正常增长机制,2011年,职工人均年收入达3万余元。
多年来,该公司工会始终把推行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制度作为建议企业协调劳动关系,维护企业稳定的基础,坚持三方协同、工会推进、劳资互动的工作格局。“改制重组后的北动公司将‘股东会’与‘职工代表大会’合并召开‘股东暨职工代表大会’,将‘员工出资人代表理事会’又与‘股东会’合并召开,实现了‘三会’套开、聚各方合力的目的。”员工出资人代表刘殿新说。
2007年9月,公司工会与企业签订了《集体合同》及《女职工特殊权益保护专项协议》。2010年11月,《集体合同》的续签中,首次将《陕西北方动力有限责任公司工资平等协商专项协议》的内容纳入到集体合同中。“其实工资集体协商这项工作我们一直在做,只不过是在2010年才正式以文件的形式存在。”王智英表示很欣慰:“今年预计职工的收入又能上涨15%,职工满意,我们也高兴。‘两个普遍’工作的开展将继续为我们的职工带来更多的实惠。”
本报记者 杨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