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经济体制这一根本性的变革,必将波及上层建筑领域的各个方面。那么,市场经济体制会对党风廉政建设产生什么影响呢?笔者认为,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市场经济对党风廉政建设的积极影响
1.市场经济所要求的公平竞争观念对根深蒂固的“官本位”等特权意识形成强烈的冲击,与市场经济、商品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人民群众的民主意识、平等竞争意识、参与意识、监督意识和主人翁责任感正在逐步强化。这些方面的深刻变化,有利于实行广泛的民主监督,有利于遏制等级特权和官僚主义的产生,有利于加快我国民主化建设的进程,有利于同各级消极腐败现象作斗争,提高了对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以及党组织、行政单位监督的自觉性,使党风廉政建设有了更广泛的群众基础。
2.市场经济必然要求的经济法制化能促进全社会法制建设。市场经济要求经济活动所具有的契约性、规范性,促使人们增强法制观念和遵纪守法的自觉性,有利于促进我国法制化建设的进程,有利于党风廉政建设的制度化、规范化。为搞好党风廉政教育,落实党风廉政制度,切实执行各项党纪政规创造了一个很好的社会大环境、大气候。
3.市场经济的公平竞争在经济领域体现你追我赶、强兴弱衰、优胜劣汰、适者生存,必然带来人们生活方式、精神面貌的巨大变化。公平竞争不仅对市场的主体形成动力和压力,同时给党风廉政建设注入新的活力。竞争机制一旦引入干部队伍,将会冲破“任人唯亲”、“论资排辈”的桎梏,优化党员干部队伍,遏制干部工作中的不正之风。干部中的“能上不能下”、“官本位”、“终身制”等旧的意识和观念将会受到强烈的冲击。
我国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具有社会主义制度的特征。在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分配制度,以及宏观调控方面不同并优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这就从本质上决定和影响党风廉政朝正确健康的方向不断发展。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对党的建设特别是党风廉政建设会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那种认为市场经济必然导致腐败的看法,显然是站不住脚的。
二、不可忽视的消极影响
1.等价交换原则的泛化,使党风廉政建设受到冲击。“等价交换”原则所强调的等价有偿,只能在与之相应的确定范围内,即经济生活领域发生作用。如果等价交换原则泛化,使之扩展到社会一切领域,特别是渗透到党和国家机关政治生活中来,一些党员、干部用以支配自己的行为取向,就会在义与利的轻重取舍上走入误区。把人民赋予自己的权力当作一种特殊商品,进行权物交易、权钱交易、权权交易,把新型的社会主义人际关系变成彼此利用,互讨“方便”的交换关系等等。
2.盈利最大化的驱动,容易诱发“拜金主义”价值观。市场是利益互惠的场所,每个市场参与者,特别是市场主体,都想在市场竞争中完成商品到货币的“惊险跳跃”,实现盈利最大化。然而,在盈利最大化的驱动下,一些从事和参与经济活动的党员、干部,也容易产生“金钱就是一切、一切为了金钱、一切向钱看”的思想,自觉不自觉地成为拜金主义的信奉者。
3.市场竞争的扭曲,助长无政府主义和违法乱纪。市场经济的竞争是公开、公平、公正的,它必须以政府行为、市场行为和企业行为的规范化为前提,以健全的法制、严格的规则和正常的秩序做保证。否则,市场机制的积极作用就难以发挥,使竞争不得不在扭曲的环境下进行。
在近期召开的国务院第五次廉政工作会议上,温家宝总理强调指出,当前反腐倡廉建设与人民群众的期待仍有较大差距,腐败现象在行政权力集中的部门和资金源管理集中的领域易发多发,社会事业、国有企业等领域腐败案件逐渐增多,发生在领导干部中的腐败问题依然突出;同时又强调,执政党的最大危险就是腐败,这个问题解决不好,政权的性质就可能改变,就会“人亡政息”。这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极为严峻的重大考验。笔者认为,此话绝非危言耸听,否则“人亡政息”的可能就会发生。由此可见,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在抓经济的同时必须着力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对腐败的各项工作,且刻不容缓。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市场经济对党风廉政建设产生正效应和积极影响的同时,又对党风廉政建设产生负效应和消极影响。只有科学地、客观准确地分析和把握市场经济对党风廉政建设的正负效应和双重影响,才能在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积极推动党风廉政建设不断走向深入。 (韩家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