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一版)
对标民营企业 发展循环经济
长期以来,黄陵矿区只有单一的煤炭产业,通过和内蒙古庆华集团、陕西东岭集团、黄河矿业等优秀民营企业对标后,改变了长期以来“挖煤、卖煤”的传统思路,根据矿区资源禀赋的特点,确立了以煤炭开采为主体、以精细煤化工为主导的循环经济发展思路。抓住金融危机带来的低成本机遇期,投资近百亿元,开工建设了年产520万吨焦炭、100万吨化产和60万千瓦的煤矸石电厂的循环经济园区。形成了煤炭开采和洗选加工、精煤炼焦、煤化工、煤矸石发电、粉煤灰制建材和物流六大产业板块,实现煤炭资源有效价值的“吃干榨净”和固体废弃物、废水的“零排放”,每吨黄陵煤带来的产值由450多元提升到1000-1500元,使得企业规模不断壮大。十二五末,公司销售收入将由现在的65亿元达到260亿元以上,利税将达到50亿元以上。
对标先进企业 建设管理文化
为实现文化与管理的融合,该公司积极与海尔、枣庄矿业集团等先进企业对标,推行了以人为本的精细化管理,把人作为企业文化的主体,实施以精细、精准、精确、精益、精美为内容的“五精”管理,将管理文化延伸到岗位,推广岗位安全管理、岗位作业管理、岗位和谐管理、岗位成长成才管理和岗位价值精细化管理,达到了岗位增值、企业增效、员工增收和保障安全的目标。坚持“以人为本、以文化人”的理念,把人才作为企业的第一资源。在干部选拔任用方面,实行轮岗交流和公开竞聘制度,激发了人才脱颖而出的活力;通过“5(五精)+5(五星)”岗位管理文化品牌建设,评选岗位明星、五星级员工、技师、首席员工,实行奖励和津贴制度,为职工成长成才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极大地调动了职工岗位成才的积极性,多渠道助推职工岗位成长成才,使黄陵矿区干部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迅速提高,较好地满足了矿区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实现了企业文化的落地生根。
转变发展理念 实现和谐发展
通过与国内外先进企业对标,干部职工转变了发展理念,实现了从注重自身发展向全面统筹、和谐发展的转变。
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公司加大投入,改善职工生产生活条件,建设了31栋新住宅楼,建成了职工餐厅和大学生公寓;稳步提高职工收入,开工建设职工之家和矿山公园,改善矿区生产生活环境,不断提高职工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使职工住有房、行有车由梦想变成了现实。同时,实施城乡统筹发展,建成了王庄河水库、南河寨新村、生态果蔬中心;按照上级关于统筹城乡发展的统一部署,与当地政府共同投资20多亿元,进一步加快当地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最大限度地优化周边环境,让职工和当地群众共享企业发展成果,不断推动地方经济发展。
通过对标管理,该公司筑牢了全面可持续发展的根基,公司的煤炭产量、销售收入、利润分别从2008年的871.21万吨、33.12亿元、10.5亿元,提高到2011年的1342万吨、65亿元、28亿元。近年来,该公司先后荣获陕西省先进基层党组织、陕西省国有企业四好领导班子、全国企业文化示范基地、全国文明单位、联合国清洁煤技术示范和推广企业等荣誉,企业知名度、社会美誉度全面提升。 (梅方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