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昨日,记者从全省科技工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11年,我省综合科技进步水平位列全国第七位,创新能力居全国第十二位。全省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突破5000亿元,科技进步对我省经济社会增长的贡献率超过50%以上。
据了解,去年,省科工委把增加研发经费和建立研发机构作为对企业的刚性规定,强化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省科工委规定,大中型企业研发经费增幅必须高于年度销售收入增幅2个百分点以上,对未达到要求的国有企业,按本企业当年销售收入1‰强制提取。省级科研经费的60%,用于支持企业科技创新。目前,我省75%的大中型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创新合作机制,建立研发机构和企业技术中心167家。秦川机床工具集团“精密高效数控磨齿机项目”等82项创新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年新增产值20亿元以上。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和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等荣获国家企业技术创新工程奖。2011年全省民营科技企业突破13000家,产值超过2000亿元。
从2005年底开始,我省积极探索科技成果就地转化的新模式。目前,全省现有各类科技企业孵化器40家,其中国家级孵化器12家,国家级大学科技园4家,孵化面积达到160万平方米,在孵企业达到2367家,企业孵化器已成为科技创新的“发动机”。37家科研院所转制十年来,体制机制得到根本性改变,科技产业实现了大发展。2011年系统科研院所综合收入突破225亿元,总收入增长10倍,研发投入增长10倍,利润总额增长18倍。 本报记者 刘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