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轰鸣的机械加工车间,一位身着蓝色工作服的年轻工人弯着腰熟练地操作着车床,他神情专注,手脚麻利,脸上始终挂着淡淡的笑容,好像这点活儿不过是小菜一碟,他就是陕西省劳动模范、国营四达机械制造公司机械设备制造分公司车工四班车工叶牛牛。别看小伙子年纪轻轻,却已在车工工作岗位上干了十一个年头。
车工是机械加工行业中相对较累的工种,从站到车床前的那一刻起,就要弯腰工作到下班,这一个姿势他保持了近四千个日日夜夜。车工的腰板都不是太好,叶牛牛也不例外,“一回家就要靠在沙发上,腰下面还要垫个垫子,不然都直不起腰。”尽管工作很辛苦,他却乐在其中,加班也是常有的事,在急难险重任务中总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别人不愿干的苦活儿、累活儿,叶牛牛抢着干,而且保质、保量、保进度。每个月他平均完成工时在400多个小时左右,一个人完成了两个人的工作量。2008年,在试制某型发动机的零件时,叶牛牛晚上做梦都是在研究技术员的图纸,思考如何攻关,“我记得有一天我梦见自己一下子突破了零件加工易变形的难题,活明明干完了,结果第二天来到车间才发现原来只是做梦,太真实了。”叶牛牛提起此事时略显羞涩的抓了抓头发。
“心里要出活儿。”叶牛牛反对一味地蛮干,他再三提到干活要专心、去琢磨,不能只是手在动弹,脑子里啥也不想,这样永远也干不出成绩来。工作中,他总是与同事互相讨论技术难题,在交流中不断学习新的知识,业余时间,书本就是他最好的伙伴,“叶牛牛下班回到宿舍就是捧着那本《车工工艺学》不放,叫他出去玩也不去。”车工四班班长同时也是叶牛牛大学同学兼好兄弟的晋军戏称:“当初要不是我们大伙给他介绍女朋友,他现在估计还是以书本为伴呢。”
对于车工而言,刀必须精心打磨,使刀型适合加工特定的零件才有可能提高效率。在叶牛牛的工具箱里,零零总总放着十几把规格不一的道具,每一把都是出自他手。在他看来,这些在外人眼里也许不起眼的刀具尤为重要,“前期准备工作完成的如何,直接关系到后面的生产加工,与其在关键时候掉链子、出问题,还不如先把毛病尽可能的消灭在初始状态。”
如今的叶牛牛每年加工的各类模具100多项,提检合格率始终保持在百分之百。用班长晋军的话来说就是“经他手的产品,免检,放心。”
本报记者 杨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