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房里一位80多岁的老人静静躺在病床上,生命的烛火在风中摇曳。一位护士轻轻地推开房门,坐到病床边上,慢慢把老人搀扶起来,给他拍背按摩。老人在享受着这一切的同时,嘴角扬起了幸福的微笑,一颗泪花在眼中闪过。几周后老人过世了,老人的子女在收拾好老人的遗物临走时对这位护士深深地鞠了一躬。感谢她在老人生命最后时间内细心陪伴,给老人带来无比快乐。
这名护士是西安市精神卫生中心老年科室的护士长彭伟,在这个平凡而不普通的岗位上她已经工作了10年时间。每当谈起自己所送走的老人时,彭伟坚强的眼神里都会泛起点点泪花。而看到经过自己细心照料的老年患者逐步走上健康时,那眼神中又闪烁着另一种喜悦。
在老年科室中有一位刘如意阿姨,今年61岁,住院已经整整3年,刚进医院时刘如意可以说是个脾气很“火爆”的人,无论是子女还是旁人,做事绝对不能让她不满意,自己也绝对不能吃亏,稍有不满就会气得跺脚拍桌子,经常连自己的手掌都会拍肿,满科室都能听到。对待“火爆”的刘阿姨,彭伟并没有就此退缩,而是经常对刘如意进行心理开导,并尽量满足她的一切合理需求。经过医生的用药治疗和彭伟细心地照料和开导,刘如意的病情一天天好转。前不久,病房里的一位病人在活动时无意撞到了刘如意的身上,刘如意打了一个趔趄,差点跌倒,彭伟紧忙跑到刘如意身旁,怕她情绪失控动手打那位病人,可刘如意站稳后,转过身来,却笑着对彭伟说:“护士长,我没有生气动手打人,我没给你丢人。”看着眼前刘如意的变化,让彭伟高兴了好几天时间。
10年的工作时间,彭伟逐渐总结出了一套自己的工作方式,“我们就是病人的拐杖,要用心体会病人的需要。”在科室里,各式各样的病人都有,而每位病人的需求也有很大的不同,“为了这个我还专门研究过几种宗教的习惯。”彭伟笑着说。在病房里有一位病人是基督徒,每次吃饭前都要祈祷,而每次去给这位病人送饭时,病人总是觉得彭伟他们“怀有恶意”,因此不好好吃饭。为此彭伟还专门回去研究了一下基督教徒的习惯,从此每次给这位病人送饭时,彭伟都会先把饭菜摆在病人面前,然后和病人一起祷告。
对老年科室新来的护士彭伟有着自己的标准,她不要求新来的人员在操作上和学历上数一数二,但是必须要有一颗爱心和有充足的耐心。“我不是为了工作职责而工作,我现在更把他看作是一种对老人们的爱。”病房里的一些孤寡老人,或者家里很少有人看望的老人,总是会受到彭伟多一点的关心和照料,“老人年纪大了都像是小孩一样,有很多话不直接说,想吃什么或是想要什么,都是要靠我们细心揣测。”彭伟说。
下午3点,按照一贯的安排,是给老人们排合唱的时间,老年科室外远远都能听到一阵阵歌声,“陕北的好江南,鲜花开满山,开呀满山。”的确,在这片爱心的关怀之下,不但窗外一片盎然景色,而这美丽的鲜花,更盛开在了每位老年患者的心中。 本报记者 王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