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将巍然耸立的机场航站楼比喻为巨人,那么结构复杂、功能先进、运作高效的弱电系统就是巨人的“中枢神经系统”。
西部机场集团悦泰公司弱电设计班组的职责,就是给有着“健壮”骨骼和肌肉的航站楼加上“聪明”的头脑和“灵敏”的神经系统,2008年以来,在咸阳机场、西宁机场的扩建工程中,这个仅有5名成员的“小班组”,书写了“小班组、大智慧”的传奇。
“弱电设计班组现有5个人,全部都是本科学历,不过女的占大多数。”班组唯一的男职工陈峻说。
早在2008年咸阳机场二期扩建工程启动之初,悦泰公司领导就经过慎重权衡,作出了业务拓展的重要抉择,主动承接了咸阳机场T3A航站楼35%的IT/弱电系统设计工作,弱电设计班组主要负责网络、安检信息、POS、公共广播、航班信息显示、时钟、飞行区监控报警等系统的设计项目。
由于新人多、经验少,“小班组”的工作开始时显得困难重重,如履薄冰。今年26岁的技术骨干韦娟回忆起项目开始之初的情景,感触很深地说:“虽说我们在大学里学的都是计算机、网络信息类专业,和弱电设计也有一些关联,但是具体到实际工作中,有时我们连CAD制图这样的基础知识都一窍不通,刚开始有种无从下手的感觉。”
面对纷繁复杂的专业设计图纸,大家感到茫然无措。班组长张景利是强电专业出身,也是班组唯一精通CAD制图的人员,她带领大家从最基础的CAD制图知识学起,逐步向强电、弱电、电气、信息化等专业理论知识过渡。评估工作的第一步是学习原方案,班组成员一点点理解、消化、吸收初设方案,还积极联系外协厂家和建设指挥部的负责同志,共同讨论、研究方案的可行性。就是这样边学边干、边干边学,大家结合过去从事弱电系统施工的工作经验,从建设者和使用者双方的角度仔细思考初设方案,终于在2009年5月份机场建设指挥部召集的评审会上,大胆提出20多条改进建议,受到了评审专家的好评。
2011年2月,班组接到西宁机场二期建设工程弱电设计项目的紧急任务。3月,班组成员赶赴西宁时,正值当地每年一次的“风季”,漫天黄沙,狂风乱舞,班组成员普遍出现了头疼、恶心、嘴唇干燥等高原反应。大家强忍着身体的不适,稍事休息即投入紧张的工作之中。
白天,他们来到航站楼和户外飞行区考察布线环境。晚上;他们挤在西宁机场建设指挥部一间办公室里,将笔记本电脑搁在膝头,按照分工各自进行图纸绘制。考虑到风季、冻土层等因素,在周界探测系统中使用振动光纤的传统做法不适合当地实际,班组因地制宜选方案、选型料,提出改用视频侦测手段的建议。
“回想起当时的工作环境,确实很艰苦,但我们最终拿出的方案得到了所有人的肯定。”陈峻说。
回顾过去,在一千二百多个日日夜夜里,弱电设计班组全员连续奋战在一线,打赢了一次又一次高难度的技术攻坚战,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忠诚企业、不辱使命的朴素情怀。
本报记者 刘鹏
通讯员 杨春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