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修合虽无人见 存心自有天知

——记省劳动模范、西安济仁医院院长严育斌

2023年09月17日

51岁的严育斌从来不避讳自己的残疾,或许在他的内心深处,今天的成功正是得益于行动的不便。以宿命看命运,上帝是公平的,他夺取了这一样,必然会恩赐你那一样。以态度观生命,严育斌的残疾本身是生命的不幸,但是他以另一种积极的态度给了生命更多的色彩,残疾制约了身体的运动,却也能成就思考。纵观世界上很多卓越者,皆有身体本身的自卑与大脑思维的自信相交织的共性。

严育斌,1961年出生在陕西省西安市户县涝店镇鲁家寨村。2岁时,他因患小儿麻痹左下肢瘫痪;13岁自学中医;26岁因在医疗科研工作中贡献突出,被陕西省、西安市人民政府破格录用为国家干部并调往户县中医院工作;29岁被授予陕西省十大杰出青年、陕西省新长征突击手称号;30岁被西安市人民政府树为精神文明标兵;同年被评为全国自学成才先进个人;31岁被陕西省人民政府评为岗位学雷锋标兵;44岁被西安市人民政府授予自强模范;46岁荣获首届全国肢残人自强创业奖;47岁被推选为第29届北京残奥会火炬手,同年被评为感动户县人物;48岁荣获全国自强模范光荣称号,受到了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会见;49岁被户县人民政府评为有突出贡献专家;50岁被西安市人民政府评为自强创业先进个人;今年5月则被评为陕西省劳动模范。

一连串的殊荣,印证着严育斌一路走过的辉煌。就这一辉煌本身而言,乃是他对悬壶济世孜孜以求;而之所以达到这一辉煌,则缘于他“不能成为社会的累赘”的强烈信念,这一信念支撑他不仅没有成为社会的累赘,而是我们这个社会之福。

“我办医院是想体现我人生的价值,不是想赚钱。”这是西安济仁医院院长严育斌最让人感动的话语。

慈母苦心 自学成才开辟人生路

严育斌儿时生活在西安市户县涝店镇鲁家寨村。母亲,虽然是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但透过严育斌的成长与成就,我们看到了一位值得尊敬的母亲。

在家里的六个孩子中,严育斌排行老五,2岁时,他因患小儿麻痹左下肢瘫痪。小学读完升初中后,家离学校很远,母亲知道儿子行动不方便,于是买了辆架子车。每天早上,村里的同学就用架子车拉严育斌上学,这样坚持了一段时间。可是每逢下雨,路面泥泞难行,架子车根本无法行驶,而且当时学校要求每周至少有两天要去千农活,对于严育斌来说,这些都是很困难的事情。无奈之下,只能选择退学。

母亲看到自己的儿子身体不好,如今又不能上学,开始为儿子的前程担忧。没有文化的她到处诉说自己的忧虑,渴望周围的朋友可以帮助自己出点主意。有人推荐让严育斌修鞋,母亲觉得不好;有人推荐让严育斌学修收音机,母亲觉得这也不是严育斌应该干的事情。后来有一次母亲去严育斌姨夫家,见多识广的姨夫建议让严育斌学医。母亲为此认真地想了很久,最终决定让严育斌从医,便开始到处借中医书让严育斌看。

就这样,严育斌踏上了学医之路。然而“万事开头难”,开始并没有那么顺利,当时只有13岁的严育斌,根本看不懂中医书。可是母亲下定决心鞭策他学医,“不学不行”。每天,母亲上工时就把严育斌锁在家里,逼着让他看书,可是年幼的严育斌面对枯燥的医书实在提不起兴趣,母亲出去时,他就在家里玩耍,母亲回来了,才开始装着看书。母亲苦口婆心地告诫严育斌要“独立”,但却没有明显的效果,这样持续了三四个月。“我终于被母亲的言语说服了,决定要努力学习,同时开始担心自己的未来。当时我只想把本事学上,绝不能成为社会家庭的负担,这是我最大的动力。”

每天早上,母亲烙好窝窝头,严育斌趴在炕上裹着被子边吃窝窝头,边背药性。“那时候太小,什么都不懂,我将《黄帝内经》的原文注释都背了,《伤寒论》的398条我倒背如流。”就这样严育斌刻苦学习了好几年。

村医疗站的一位医生当兵离开站里,母亲抓住这个机会,让严育斌进了医疗站,就此开始实践。工作两年后,严育斌发现自己的不足,产生继续求学的念头。他说:“进入户县卫校后,学习的劲头用如饥似渴都难以形容。最开始母亲让学我不想学,现在我主动学,甚至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经过森工医院实习后,严育斌留在涝店地段卫生院工作,就此开始了他的从医之路。

悬壶济世 男性病专家与济仁医院

严育斌临床精通内、妇科疑难杂病,擅治泌尿生殖疾病,尤其对男女不育症治法独特,曾治愈了来自全国各地数万名不孕不育患者,受到患者和同行的称赞。严育斌先后在《中医杂志》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出版《伤寒论词语解释》、《乙肝炎方精选100首》、《桂枝汤的临证应用》、《男科临证录》等六部中医专著,其中《桂枝汤的临证应用》一书获西安市科技进步四等奖。1987年他荣获省总工会自学成才先进个人称号。他研制的新药“仙灵胶囊”在治疗男性不育方面,效果显著,取得了很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1993年他撰写的《乌梅丸加味治疗男性不育症113例》一文参加了首届亚洲仲景学说学术研讨会,并作交流发言,撰著的《男科临证录》一书已由陕西科技出版社出版发行,1999年当选为陕西中医学会男性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其事迹被录入《中国中医名人录》。

2001年,严育斌创办了中国西部规模较大的民营综合二级甲等医院——西安济仁医院。医院位于风景秀丽的中国农民画之乡户县沣京工业园,占地80余亩,建筑面积16300平方米,业务用房面积15040平方米,设置及实际开放床位均为260张,设临床科室10个,医技科室7个,全院职工321名,其中卫生技术人员266名,占82.87%,中高级以上技术职称卫生技术人员57名,占卫生技术人员的21.40%。年出院病人8000人次,手术1800台,门诊量逾12万人次,总资产已达1.5亿元。建院以来,医院始终坚持“艰苦创业,立院为民,求真务实,奉献社会”的办院宗旨及“不把病人当上帝,只把病人当亲人”的服务理念,管理上,在遵照现代企业先进管理模式的同时,兼顾医疗工作特点,重用人才,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以病人为中心,实行最低医疗消费,确保患者医疗安全,建院10年来,医院已发展成为一所功能齐全,设施完善的现代化二级甲等医院,先后被西安市授予“园林式单位”、“县级卫生先进单位”、“医疗保险定额工作管理先进单位”、“企业文化建设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在户县、周至及长安地区享有很高的声誉。

仁医为民 济世与仁义的道德标杆

在没办医院之前,严育斌的生活条件已经很不错。“我之所以办医院,是想实现我的人生价值。虽然我是一个残疾人,但还是想服务于社会。”凭借“造福社会”的理念和信仰,严育斌在创业初期,战胜了无数的困难。

为了服务更多的患者,西安济仁医院自创建以来,就实行最低医疗消费,积极参与扶贫帮困、新农村建设等社会公益事业,在群众中树立良好形象。在医院发展的同时,严育斌院长始终没有忘记他的办院初衷。自医院成立以来,严育斌院长一直致力于残疾人工作,先后安排10余名残疾人到合适的岗位就业,医院内的清洁工等岗位,吸纳了许多城市低保人员,安置再就业人员260多名;在医院建立了残疾人康复指导中心,免费为残疾人提供康复训练500人次,免费为全县11000名残疾人进行残疾鉴定;2003年“非典”时期,严育斌发动医院全体职工配合全县的工作,先后捐出价值五千余元的消毒用品及材料,得到了西安市、户县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2006年,严育斌院长出资为残疾人朋友购买了一批轮椅;2009年,严育斌院长为地震灾区、慈善救助事业捐款、抗洪救灾捐款5万余元;2010年12月3日,是国际残疾人日,为户县人民路小学特殊教育班的23位残疾人小朋友送去书包、文具等慰问品,2011年西安世园会期间,又带领23位残疾人小朋友免费游玩西安世园会。8年来,共为病人减免各种费用18余万元,累计为450例白内障患者减免手术费24万余元,向地震灾区、慈善救助事业捐款8万多元;帮扶宁陕县贫困学校一所,帮扶200人次,资助2万元;为帮扶单位涝店中心卫生院资助1万元及部分设施;新农村建设开展后分别为五竹乡郭家寨村、蒋村镇曹村资助3万元、18万元;为户县蒋村镇一贫困户捐款5000元用于危房改造;连续两年为贫困地区党员干部订阅党报党刊200多份、3万余元。

这些惠民举措为济仁医院的发展增添了动力,经过几年不懈努力,目前医院拥有床位260张,年门诊量12万人次,出院8000人次,手术1800台,总资产过亿元。与此同时,西安济仁医院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培训。首先,是对医疗技术的培训,医院将医生送往西京医院、交大第一附属医院去学习;也将有名的专家教授请到医院作学术报告,以此来提高大家医疗技术水平,更好的服务社会。其次,培训医务人员的服务意识及法律意识。每年,西安济仁医院都会请西北政法大学的教授及陕西师范大学的教授给医务人员开展多种专题讲座。

“我们的目的是服务于人民。”严育斌说,“我们办院一直都遵循着低收费、高技术、一流服务的原则。这也是济仁医院能在竞争中站稳脚跟的根本原因。”

如今,严育斌拥有一个过亿元资产的医院和企业,任西安市人大代表、户县政协常委,户县工商联副会长,户县残联副主席,西安市肢残协会副主席,但他依旧坚持坐门诊为前来就诊的患者看病,依旧穿一双不到10元钱的布鞋。这就是严育斌,一个不畏困难,立志成才,获得成功的自强创业之星。 (王展飞 金小宝)

工作中的严育斌院长

严育斌院长当选2008年残奥会火炬手

上篇:情系盐湖不言悔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12/5/2012052404-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12-05/24/164951.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