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一季度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373亿元,增长17%,高于全国平均5.4个百分点。增速与湖南、广西并列全国第7位、与广西并列西部第3位、西北第1位。完成工业总产值3540亿元,增长23%,基本达到了预期目的。但增速趋缓、效益下滑,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工信厅将采取三大措施,力保工业增长。
1-3月,工业运行总体平稳,煤炭、石化、电力等12大类行业工业总产值11大类实现正增长,电子行业出现负增长。全省64种工业主要品产量中,同比增长的有46种,增长面为71.88%,较去年同期减少了6.25个百分点。全省11个市(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全部呈现正增长和正拉动。
省工信厅总工程师段克明称:“一季度我省工业运行可以概括为:总体平稳、增速趋缓、效益下滑,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他指出,二季度是我省工业负重爬坡阶段,只有采取有力措施,挺住二季度,保持平稳增长,才能确保完成全年工业增长目标。一是保生产。重点抓好新增产能项目建设,对今年二季度投产的200多个新增产能项目进行流动资金贷款贴息,重点支持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纺织服装及食品医药等行业,促进这些项目尽快达产达效。二是保市场。加大对陕重汽、比亚迪汽车销售的支持力度,对部分有色金属产品进行收储贴息,同时帮助企业积极开拓国际市场,组织企业“走出去”,在省内外开展多场陕西工业品展销活动。三是保投资。重点抓好军民融合项目的落地和“千亿百项”技改工程,二季度工信厅将全年技改资金的80%全部下达到各项目单位,加快项目建设进度。
省工信厅要求,各市(区)工业主管部门要密切关注二季度工业运行趋势,要把保持工业平稳增长当作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采取有力措施,协调解决好工业运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积极配合下阶段工业保增长措施开展工作,做好政策配套。挺住二季度,走好下半年,确保全年增长17%目标的顺利实现。
本报记者 刘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