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上午9点,炎热的高温让古城西安提前进入了夏天,记者来到西安市高新区垃圾压缩站时,宋恩荣正指挥垃圾车有序进入站内倾倒垃圾。“每天早上十点和下午两点正是我们处理垃圾的高峰时期,平均每天得处理近150吨的垃圾。”
垃圾车不停进进出出近一个小时之后,宋恩荣和同事开始将地面冲洗地干干净净,再喷上消毒液。不一会儿,地面就变得干净明亮起来,如果不是亲眼所见,真的很难想象这里竟然是个垃圾压缩站。
“我出生在农村,老婆生孩子时难产死了,就留下我和儿子两个人。如今儿子一直由老母亲带着,我就在这边专心干活攒钱养家。”虽然工作很辛苦,宋恩荣的工资却不高,可他对自己这份工作却非常热爱:“早年干工作的时候,倒垃圾都是整筐整筐往车里扔,经常弄得满脸都是脏水、灰尘,很不卫生。如今清理垃圾的工作都是机械化,条件好了很多,所以我很知足。”
宋恩荣不善言谈,说自己的生活总显得腼腆,很多事情还是同事帮他给记者“介绍”的。
自1999年担任环卫工作以来,十三年来宋恩荣从未请过假。宋恩荣还有一大爱好就是研究怎样把地扫得更干净和如何让清扫工具更耐用。他自创的“宋氏捆扎技术”,捆扎制作的“叉头扫把”又结实又耐用,同事们都抢着用他制作的扫把。
2005年高新区环境卫生清扫保洁实行市场化,宋恩荣被安排到科技一路清扫马路。由于人员精简,他每天负责清扫的面积增加到近1万平米,相当于三个人的工作量。面对如此大的劳动强度,宋恩荣从未喊过一声累,说过一声苦,他只是起得更早了,回得更晚了。
2009年,宋恩荣被调到高新区垃圾压缩站上班。“压缩站的活不好干,最脏最臭最苦,当时来的几个人最后就剩老宋一个。”他的同事曹辉君告诉记者,在垃圾压缩站,宋恩荣不仅要负责垃圾压缩机的操作,还要负责垃圾站的清扫工作,“早上六点起床,晚上八点吃晚饭是常有的事。”
宋恩荣没读多少书,说不出什么大道理来,但他告诉记者,他知道环卫工作是服务行业,服务行业要生存,靠的是服务质量,因此,在工作中他总是做到一丝不苟,道路两侧的落水窗最不好清扫,大部分环卫工人都只清扫窗外的垃圾,但宋恩荣却硬是趴在地上,将落水窗里的垃圾用手一把一把的掏出来;垃圾压缩机工作时溢出的脏水,他总是第一个清扫……
2007年宋恩荣被省住建厅评为“城市市容环境卫生先进工作者”、2010年被评为西安市劳动模范。虽然今年才46岁,但长年的环卫工作让这个个头不高、身体单薄的“城市美容师”比同龄人看上去更老更沧桑。“既然干了这个工作,就要把它做好。工作在哪,我的家就在哪。”面对荣誉,宋恩荣很淡定。 本报记者 鄢山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