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人在路上路在心中

——记省劳模、渭南公路段程家道班班长刘全明

2023年09月17日

5月20日晚上的一场大雨,缓解了盘旋在渭南市上空热辣的温度,也浇熄了不少人心里的燥热。可对于刘全明来说,这场雨为他带来了不少担忧。“下雨的时候,人们都急忙往房子里躲,只有我们急忙向街上跑哩。”他这句半玩笑的话,就是养路工的真实写照。跨上破旧的小摩托,刘全明顶着雨出发了。

国道302渭南公路段20.64公里,刘全明带着他的程家道班数十年如一日的做着清扫和修补。“程家街道排水沟畅通,化工厂排水沟畅通,路面没有泥沙拥堵。”心里的大石头落地了,刘全明才一身泥水的回去休息。对公路养护而言,没有一劳永逸的事儿。必须一天一天、一年一年地下功夫,才能换来路况的稳固。刘全明说:“其实养护有时跟开车是一个道理,车如果开得精心,定期检查,就能多跑几年;如果不精心爱护,很可能两三年就报废了。养路也一样,日常抓得紧,路况就会比较稳定;如果马马虎虎,没几年,那路就没法儿跑了。”

雨停了,路面慢慢干了。一辆小拖拉机,一把扫帚,一把铁锨,刘全明又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从前,这里的路面只有7米宽,车来来往往的也没有现在多。”他一边手脚麻利的把路面上的碎石拢到一起,一边给记者讲述。“后来道路拓宽到22米,运营压力也就大了,每天要过差不多8000辆车。”说话间,三辆拉土的大车呼啸而过,扬起一阵黄土,好半天都散不去。记者被呛的忍不住捂嘴咳嗽,刘全明却没有停下手里的活。“早都习惯了。”拐弯处,卡车车身微微一斜,不少沙土和石子从封闭不严的后车厢里滑落下来。

程家道班所管养的路段情况比较复杂,坡陡、弯道多;拉运沙石的车辆多,抛撒物多;滑坡、泥石流时有发生,一场大雨就会造成水沟淤塞,路面淤积;又因临近城区,倾倒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现象严重,水沟清淤便成了最麻烦的任务。夏天,温度高了,污水伴着垃圾腐朽变质,臭味冲鼻,穿着齐膝的胶鞋踩进去,几天下来一双脚都会泡出脚气。冬季,稍不注意水漫过街道,路面结成了冰,就会造成了严重的安全隐患,刘全明又要带着队伍赶在结冰前跳进刺骨的水里疏导清理。赶上养护大会战,更是没日没夜地忙,即使到了半夜十二点,工人们还在路上摸黑打灰线。灯光不够亮,就用手电筒照着。白灰会“烧手”,一晚上忙下来,大家的手都要生生脱一层皮,又疼又痒。白灰呛得人睁不开眼睛,整个眼眶又红又肿,流泪不止,苦不堪言。刘全明伸出那双长满老茧的手,微笑着说:“这都是劳动的见证。”

18岁接了父亲的班来到路上,刘全明就这样清清扫扫过了20多年。“人在路上,路在心中。”只有初中文化的他在宿舍墙上贴写着自己创作的一首诗歌:“养路工,养路工,紧握锨镐莫放松,夏天披着太阳走,烟熏火烤补平坑,数九寒天雪漫塬,浑身泥汗水沟通,夜里群星来作伴,明月高悬点天灯。”在他心中,路就像生命一样重要。他说:“在养护一线工作了20多年,对路产生了很深的感情。春夏秋冬工作虽然很辛苦,常常与泥汗为伍,但是接触的是大自然,使人心胸开阔,生命力顽强。”指了指身上的工作服,他笑得特别满足:“穿着橘黄色的标志服,我很荣耀。”

本报记者 刘楠

上篇:“四个万”活动重点向农民工延伸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12/5/2012053001-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12-05/30/165124.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