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爱恨交织“小升初”

2023年09月17日

“妈,你说我能考上不?”听到这句话,一家人的头皮都快炸了,这是最近一个月内,李响跟父母说得最多的一句话。今年12岁的李响,就读于高新国际小学,考试的目标是师大附中。能不能考上?他和父母心里都没有底,“听说报考学生超过2万,而学校只收300人。”

“改革”吹皱一江春水

在适龄孩子的家长当中,基本上没有人不知道初中“五大名校”的。以往,为了给孩子上个好学校,不但孩子要咬牙出好成绩,全家也要积极动员做好保障。而今年,西安的小升初家长讨论最多的,莫过于“西安大学区管理”、“5.26素质测试”之类的新词。根据《西安市教育局进一步规范义务教育阶段招生入学工作的指导意见》,从2012年秋季招生起,全市民办学校招收初中新生,实行“以小学生综合素质报告单为主,结合招生学校对学生的全面素质评价,以综合素质评价结果招收新生”的招生方式,其中学生综合考评占到综合素质60%,剩下的40%如何进行考查,将由民办学校自主制定。

“肯定没有以前压力大,毕竟有就近入学保底,不会没学上。”李响的母亲王女士在记者面前舒了一口气:“但是我们家就这一个娃,又是男娃,必须得上个好学校,这样对以后考好高中、上好大学,甚至以后就业都有好处。”王女士很坚定地对记者说:“还是要考个好成绩!”在争夺“名校”的热潮中,虽然近年来各大重点学校都在努力改善“成绩定成败”的弊端,但是不管家长们态度如何,考试这个环节终究不可回避。不可否认,考试成绩高分依然是重点中学的第一块敲门砖。

简单考试带来的复杂问题

5月26日上午10时,兴庆、路至南二环一段全线瘫痪,原因只有一个,西安市迎来首次小升初综合素质测评考试。记者在交大附中门口黑压压的陪考队伍中,见到了等孩子的安先生。“按照今年政策规定,每位学生只允许报考一所学校,未被民办学校录取的学生,各区县教育局应按照政府划分学区服务范围和‘免试就近入学’的原则,向公办学校执行直接分派学位,确保每一位适龄孩子有学上”安先生向记者解释着今年的新政:“好学校还是以民办的为主,五大名校都算是民办的了”。他把怀里的保温杯扶正,杯子里是女儿最爱喝的冰镇绿豆汤。“我娃成绩平时是年级中上,挤在中间,压力很大。”安先生指指暴晒在太阳下等考生的家长们,心疼地说:“哪个家长不想让孩子上个更好的学校?可是看着孩子的辛苦劲儿,也不是滋味。”

与此同时,在西安城西的锦园小学门口,李响准时走出了考场。“不难,考的不错,数学能考满分。”孩子的过分自信并没有让母亲心里有一点安慰,王女士说“主要就是没考奥数题,如果他觉得容易,那别的孩子也会觉得容易,毕竟只录300人。”王女士还是有些担心。“考上了,家离得远,孩子上下学的路程,吃饭住宿都是大问题。考不上,说是6月底再考一次毕业考,到底按什么录取孩子?”她心里一点底也没有。

择校要理性、复习要策略

“改革改革,简单的小学生活被改得七零八落,大人小孩都很茫然。”王女士很无奈。像很多小学毕业生的家长一样,过去几年她都陪着儿子过着“暗无天日”的生活。“花钱无数,孩子和家长都要起早贪黑,寒暑假无一例外地去上课,一二年级就开始上奥数,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能多一次择校考试的机会?”王女士有些不解:“几年过去了,到眼跟前了,结果教育改革了,这些年孩子家长受的苦都白受了?钱白打水漂了?”

对于政策的变化,业内人士李老师指出:“政策变化是难免的,但是,明年不会再有大的变化,2012届的孩子们作为第一期试验品,政策是在摸索中完善的,但是,作为家长,要理性应对新政策,不应该抱怨和指责,要给孩子一个健康的学习理念和态度,孩子的基础学科永远不要放松,无论什么情况下,文化课都是要考察的,几千年的考试不会说取消就真的取消,聪明的家长应该做好每一步选择!”西安市教育局副局长黄新南提醒广大家长,不要盲目迷信名校,适合孩子的学校才是最好的学校,适合孩子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义务教育是法定意义上的国民素质教育,不是选择性、选拔性的教育。

数据显示,2010年中考580分往往成为能否考上五大名校高中部的“分水岭”,但这个分区的考生中,有约28%的考生并非来自这些学校的初中部。能上升学率高一点的高中,并不是只有上名校初中部这一条路。而能否考上重点大学,走向更好的工作岗位,更不是待在知名中学就可以保证的,关注孩子的健康全面发展,往往比培养一个考试机器更重要。 本报记者 刘楠

上篇:没有了
下篇:图片新闻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12/5/2012053002-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12-05/30/165125.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