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到胡晓凤是在陕西黄河集团有限公司光伏公司制造四部的生产线上。在一群身穿淡蓝色防静电工作服的美女中,记者很难一眼找到胡晓凤,倒是胳膊上小口袋里插着三只颜色不同的笔方才显出她与别人的不同来。
她告诉记者,黑笔用来填写流转单、考核表,蓝笔用来填写总产量表,红笔用来记录不合格产品批次或者员工违规情况。作为单串焊工序长,胡晓凤不会坐在流水线上干活,却要统筹安排工序的生产和人员,监督检查产品质量,填写各种流转单和生产报表,有人休息时她还要顶班。所以,她的工作既繁琐又忙活,每天要在车间里来回奔走。
太阳能光伏生产线对温度要求高,常年需保持在23℃左右。尽管车间里温度不太高,但不停忙活的她,白净的脸上还是有一层细小的汗珠。记者的采访不时被打断,她要及时处理生产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光伏公司整合管理部副部长孙勇说:“胡晓凤技术全面,工序上的每一项工作她都干过,而且工作作风是过硬的。”
今年24岁的胡晓凤,身份为劳务派遣工。从凤翔农村来到城市,先上技术学院,再被派遣到企业当产业工人,她内心一直有一个梦想:早日融入城市。在时下用工形式多样、派遣工用工不规范的大环境下,融入的过程,注定是艰难的,又是充满希望的。不服输的胡晓凤知道这一点,所以,她从进入黄河公司的那一天起,就不停歇地去追求。
2010年4月,刚从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的胡晓凤来到光伏公司制造二部单串焊岗位实习。实习期间,她工作积极,踏实肯干,还善于动脑筋,天天保质保量完成任务,在同一批实习的人中脱颖而出,被留了下来。2011年制造四部成立后,又招了一批派遣工。她因工作能力突出,被选定为“老员工”推荐到单串焊组长的岗位。为了尽快让新工掌握技术要领,她采取“一对一”的培训模式,手把手教大家技术要领和解决生产中遇到问题的技巧。虽然牺牲了许多休息时间,但班组成员的产量在很短的时间从10块、20块上升到700块、800块,质量也随之稳定。
新线在磨合,人员也在磨合。生产中电池片容易错位,出现误差,她连续多天仔细观察,潜心研究,最终发现因为串焊的焊接板不精准才导致了电池片间距细微的误差。她针对常规组件电池片正负极各三串的实际,采取“三推三拉”的焊接方式,有效解决了这个问题,赢得了领导和员工的尊重,连技术人员都称赞:“小胡,真行!”
按照公司“对派遣工进行岗位分等,职务分级”的管理办法,胡晓凤被选拔为工序长,工序长的岗位工资又比班组长增加了不少。胡晓凤看重的不仅仅是收入的增加,而是自己的每一次奋斗,都被企业所重视。2011年,她还以骄人的工作业绩赢得了公司先进工作者的荣誉称号。
今年以来,制造四部陆续接到对外订单,中电投、拓日、英利的产品质量、工艺都要求高,这对新工多的制造四部是一个考验,对胡晓凤也是一个考验。生产中组件出现了大批“隐裂”,给公司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大家想了许多办法,采取了非常的措施,就是控制不住。胡晓凤认为,要解决这个问题不单单是个技术问题而且是综合管理的问题。于是,她要求员工严格按工艺规定对电池片进行定置摆放、按片数摆放,一定要保持工作台面清洁,防止锡渣、灰尘等异物常常会垫裂薄如纸的组件;焊接中还必须掌握好焊接的速度和力度,并把背极全部焊接改为分段点焊。这一组合拳打出去后,问题迎刃而解。
工作中是一把好手,作为基层团干部,她在团的活动和文娱活动中又是一个活跃的分子。今年五一前夕,她被评为公司首届“十佳劳务派遣工”。按照“择优转正”的政策,企业正在为胡晓凤等十佳派遣工办理转为正式合同工的手续。高兴之余,胡晓凤告诉了记者一个小秘密:她已开始谈恋爱了!结婚时,准备要在西安买房子。
短短两年多时间,从一个农村学生娃到劳务派遣工再到国有企业的一名合同工,胡晓凤这个有梦想、有追求的执着女孩,显然已融入到了黄河公司的大家庭里、融入到城市的怀抱里。
本报记者 阎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