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再苦再累也是快乐的

2023年09月17日

一米六八的身高,身材单薄而消瘦,脸和胳膊的肌肤黑里透红近乎于古铜色。要不是他腋下夹着的大本子,频繁接打电话,在工地间来回穿梭、大声指挥,你一定会认为他就是现场干活的农民工。就连他所戴的那顶白色的安全帽也严重褪色,完全变成了土黄色。第一印象让人很难把他跟一个管理者划等号。

他就是国资委授予的“青年岗位能手”、中铁二十局集团(东)莞惠(州)城际轨道项目二分部副经理朱建锋。参加工作12年来,无论春夏秋冬、酷暑严寒,无论在哪个工程项目,工友们早已对朱建锋的行为习惯了如指掌,他总是和艰苦的施工一线紧密相伴:要么在建筑工地的某个角落,要么就是在去工地的路上。

也许是长期在高度紧张和严肃的环境里生活,朱建锋的面部表情明显有些僵硬,看不出松弛和微笑的痕迹。但坚毅和善意的双眸告诉大家,他的性格其实和他的长相一样朴实无华。让记者印象深刻的是,当问及他为自己设定的人生远大抱负是什么时,他只淡淡地说了这样一句话:“农村出身的苦孩子,学历又不高,能有什么远大抱负,我一直告诉自己,不管干什么,一定要尽最大努力把分内的事情做好!”

朱建锋出生在陕西渭北高原的农村,从小只要一放学回家他就帮母亲在地里干农活,犁地播种他样样都干,从那时起便练就了他吃苦耐劳的个性。1998年,17岁的他因一心想当一名铁路工人,报考上了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的桥隧专业,毕业后被二十局集团下属的六公司招用。先后参加了陕西、广州等几条高速公路和天津西客站、石武客专等铁路项目建设。从工程试验和测量工作开始干起,由于能吃苦、爱钻研,在后来的项目中朱建锋被领导提为现场技术主管。

2010年5月,朱建锋所在的六公司莞惠城际项目急需一个现场的技术主管,公司将朱建锋调往东莞,任命为该项目的副总工程师,一年后改任副经理。从此的两年间,除过回项目部吃饭休息,他基本上没有离开过工地。两年中,他只在去年春节请假回去过9天,中途妻子来探视过半个月。

当问及私心和亲情,他苦笑着说:“没办法,工地事情实在太多,太忙了,实在没有时间偷懒或顾及家里的事。”3岁的儿子高烧住院、父亲风湿卧床不起,他都没好意思向主管领导提及。工友们给他们的朱副总算了一笔账,他管的施工区域全长780米,宽65米,期间有盾构井、暗挖、车站三个大作业点,每个点随时都需要各种协调指挥,每天下来,他至少要跑到10公里的路程,屁股很少挨过凳子。

每天吃完早饭7点半必须准时赶到工地,一天要做的工作都写在本子上随身带着,一般晚上9点左右等工人全部下班,才能返回项目休息。每到工程进入大干阶段,朱建锋就觉得身体有些吃不消,当夜晚躺到床上,常常连给家里打电话的力气都没有。可他认为:“自己是管这个的,不能让现场停工待料,更不能让计划好的工作落空,推到明天去干。可以按时完成任务,再苦再累也是快乐的。” 本报记者 刘楠通讯员 乔永刚

上篇:有梦想就有追求
下篇:图片新闻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Content/weixinlogo.pn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12-05/30/165138.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