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5点,中铁一局建工机械公司工程机械厂的厂房里,贾雪红的身影已穿梭在其中,安排好工作,她就与同事针对450T提梁机开始讨论工艺。
“现在天气越来越热了,早上过了九点以后,就无法准确测量主梁拱度、旁弯,无法划线、无法定位小车轨道。”贾雪红便安排生产倒班,每天早上5点就开始带领大家赶进度。她总是第一个赶到生产现场,亲力亲为,支撑起了所有技术工作,随时解决相关难题。深夜或凌晨时分,她才最后一个离开工作岗位。
夜里11点以后离开岗位,是贾雪红正常的工作时间表,“工作狂”——这是很多同事对她的评价。这样的评价背后,饱含着同事们对她无比的敬佩。而这样的评价背后,也意味着极大的付出和牺牲。儿子才刚刚三岁,一直是交给爷爷奶奶带。作为母亲,贾雪红能做的,只有偶尔抽空跟儿子一起吃顿饭。至于照顾、教育孩子,与孩子一起玩耍,那是孩子和贾雪红家人都不敢奢望的事情……
不墨守成规,敢于挑战权威,是源于贾雪红骨子里的性格。在面对一些复杂、棘手的问题时,贾雪红总是挺身而出,迎难而上。她总是主动尝试各种新方法、新思路去解决问题,即使是面对一些当时她自己也没把握的问题时,她也不会退缩,总是以积极的态度、勇敢的精神,勇挑重担,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把想到新的思路提出来与大家共同讨论,不放弃,不固守成规,激发团队的智慧,是她一贯的做法。贾雪红始终认为,人与人之间思想上的充分交流,是很多创新思路的源头。教学相长,学者固然受益匪浅,教者也会从中有所启发,从而产生新的思考问题的思路。问题解决后,她还会热心地将总结出的方法经验传授给其他同事。
贾雪红善于思考,更善于在思考中总结。她及时捕捉自己思考的火花,不断加以丰富和完善,并联系实际把思考的火花变成智慧的明灯。JGMWZ340型挖掘装载机是一个有两种工作机构、两套动力系统,国内仅有几家企业生产的大型设备,而生产制造这个设备的任务又落到了贾雪红的肩上。接到图纸后,她立即对图纸的复印、整理并归档。审图是一个工作量很大的过程,500多张图纸,就是一张一张翻一遍,也得花上几个小时,更何况在每张图的形位尺寸,定位尺寸,及图纸之间配合尺寸都要看到和想到。她安排技术人员按总成分工,自己备料、审图、编排工艺,在不影响日常工作的前提下,三周就完成了对图纸的熟悉过程,与技术部成员一起,共提出问题100多项,避免了在生产过程中发现问题而造成返工。在340挖掘装载机工艺编排中,她首先自己编排工艺,再组织大家讨论,积极吸取大家的意见,总结之后再次讨论,使工艺臻于完美,为生产的顺利进行扫清了障碍。
凭着对技术创新工作的热情,胸怀技术创新无止境,创新之路无尽头的豪情,贾雪红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和突出贡献诠释了技术创新路上的巾帼楷模。 本报记者 杨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