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技能演示传承“绝活”

2023年09月17日

“老职工在长期工作实践中总结、探索出的‘绝活’是企业的宝贵财富,也是企业发扬传统、面向未来的重要基石。如何将这些传承下去,是我们一直思考的问题。”西安轨道交通装备责任有限公司职工雷玉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摸清“家底”打基础

随着大量老职工退休,职工的年龄结构不断年轻化,究竟这种状况给公司的技术力量带来了怎样的变化?

为了搞清这个问题,2008年,由西安轨道交通装备责任有限公司培训部组织,对公司高技能人才队伍进行了全面调查、分析,发现高技能人才队伍数量短缺是最为突出的问题。其次,人才队伍结构不合理,高技能人才中技师、高级技师占技术工人比例依次是4.6%、0.4%,技师数量不足,高级技师稀缺。高技能人才队伍分布失衡,老龄化严重,以铆工为例,5名高级技师中的2名首席技师、3名拔尖人才,平均年龄51.2岁,均已接近公司规定的二线退养年龄,他们掌握的一些绝技、诀窍、精湛技艺无法传承给青年技工,面临失传。

独辟“蹊径”补不足

针对高技能人才队伍现状,西安轨道交通装备责任有限公司在2009年、2010年连续两次召开了高技能人才建设工作会议,确定了公司高技能人才建设的具体目标和工作举措。

“技能演示”作为破解绝技传承难题的一种尝试,一开始便受到了特别的重视。公司行政和工会联合发文进行部署,公司主管领导莅临演示现场进行观摩指导,培训部认真组织,全程督导,相关事业部、车间领导、培训专干全力配合,这一系列规定为“技能演示”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我记得很清楚,第一次演示活动选定的是铆工,因为它是我们公司的第一大工种。”雷玉斌说。

经过反复考量,公司确定由上次铆工技术比赛前三名的史延利、李博、李东华和一线铆工高级技师余保林、明宝忠参加演示。为体现演示技能难度,铆工技能演示活动采取比赛形式,在演示的同时加赛理论知识。经过精心准备,余保林独创的“运用磁悬针进行罐体划线技术”、史延利设计制作的“防止车体位移铁楔”、明宝忠参与的“货车小横梁冲豁模具制作”、李博展示的“客车车体调平技术”、李东华演示的“客车心盘铆接技术”5个项目陆续展示,拉开了各个工种技能演示的序幕。

初见成效解难题

技能演示活动举办之后在职工中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不少年轻职工都被“震”住了。“从没想到活还能这么干,这是师傅们几十年的经验积累,看了以后受益匪浅。”一位职工感慨地说。

技能演示活动有别于传统考试的模式,不设统一题目,不做过多要求,但必须有绝活亮点。技能人才可以集思广益,各显神通,因此演示形式多样,参与热情高涨,水平普遍较高,既有日常生产的经典方法,也有解决生产难题的创新之举。

该项目确定以来,在北车和公司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经过培训工作者的辛勤努力,2009年,该公司培养高级工226名、技师109名、高级技师18名。2010年,培养高级工209名、技师77名、高级技师12名,超额完成立项指标。并培养出了技术含量高的各主要工种领军人,如全国技术能手、全国劳模、电焊工高级技师李永军,全国技术能手、机修钳工高级技师杨勇刚,全国技术能手、铣工技师李永平,陕西省技术能手、维修电工高级技师王永智等优秀高技能人才。 本报记者 刘鹏

上篇:富平县加快节能路灯替换改造
下篇:大力发展“中型客户”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12/5/2012053102-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12-05/31/165172.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