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一版)
穿越莽莽昆仑、跨过唐古拉山的“电力天路”,是我国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工程之一,也是迄今为止世界最高海拔地区建设的规模最大的输电工程。工程建成投运后,将首次实现西藏电网与青海电网的联通,从而彻底改变西藏电网孤网运行状况,全面实现全国省、区、市电网的互联,成为我国电网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面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该院成立了以林一凡院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精心组织,科学部署,制定了严格的实施计划,对调试方案的编制、试验设备准备、安全生产监督、人员体检、车辆保障等,各个环节分工明确,责任到位。
柴达木±400千伏换流站位于格尔木市以东34公里茫茫戈壁深处。初到雪域高原,不论在生活上,还是在思想意志上、身体生理上,都是一种严峻的考验,大都要经历气短、胸闷、头疼和浑身乏力等痛苦的适应过程。该院调试人员8月底抵达调试现场,进行现场交底并启动第一阶段调试工作。高原的低含氧量、超强的紫外线、干燥恶劣气候远比想象中的恶劣。他们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精神,把奉献“电力天路”建设视为职业生涯的荣幸。
为确保工程进度,调试人员国庆长假一直忙碌在调试一线,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题。到10月14日,调试人员又一举完成了三电源备自投试验、极I、极II直流场设备顺序操作试验、双极换流变充电、阀厅及直流场设备充电等试验。40天的雪域高原奋战,陕西电科院以惊人的毅力和精湛的技术,在“电力天路”的建设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陕西电科院不但在超高压交直流输电上在国内处于技术领先地位,而且还精心还打造智能配电网技术团队。走进陕西电力科学研究院智能电网实验室,都会被“顶天——引领世界发展,立地一服务电力企业”的标语所吸引,这充分展示了智能电网实验建设者的胆略与魄力和打造陕西电力的又一个“金钢钻”的信心。
智能电网实验室成立以来,在国内著名配电网专家刘健教授的带领下,科技创新的引领和技术支撑的作用凸显。目前,实验室承担了国家电网公司三项重大科研项目,其中“配电自动化的系统测试技术研究”的两项研究成果,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馈线自动化系统的现场系统性测试,填补了国内空白,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对于保障配电自动化系统可靠运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自主研发的“配电网自动化的系统测试技术”相关测试设备,解决了智能电网建设生产的实际应用需求,引领国内配电网自愈及测试技术的发展,打造了陕西电力的又一个“金钢钻”。
科技创新铺就成功路,核心技术提升竞争力。2011年7月,实验室成功将配电网自动化测试系统应用到厦门配电自动化系统实用化验收测试上,旗开得胜,首战告捷,得到国网公司专家的赞许和观摩团众多领导的好评。随后,实验室测试人员又开始了对国网公司第二批配电自动化试点工程第二批19城市工程验收测试工作。要在30天时间内全部完成对天津、上海、重庆等19个城市配电自动化系统基本功能测试的工作。实验室精心安排,选取精兵强将分成两组,携带自主研发的配电自动化测试设备,由北到南,从东到西,奔赴在分散在祖国大地的19个城市。绕地球数圈的累计飞行里程仅仅是实验室测试人员留下的工作足迹,测试人员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作风,连续作战,按时完成了19城市的测试工作,他们的辛勤劳动在赢得受测单位好评的同时,也传扬了“智能电网实验室”的品牌。
经过多年打拼和努力,陕西电力科学研究院的企业形象更加鲜明,市场领域更加开阔,科研核心竞争力迅速提升,经济效益逐年增长,“双文明”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先后被授予“陕西省文明单位”、“国家电网公司文明单位”、国家电网公司“工会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蝉联了2010年、2011年陕西省电力公司“综合先进单位”。今年五一前夕,该院作为陕西省电力公司系统的代表,被省委、省政府授予了陕西省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柳影 段江 李同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