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星光璀璨耀试飞 万里长空竞风流

——记陕西省先进工作者、中航工业试飞中心试飞总师马健

2023年09月17日

三十年如一日,平凡而又执着。他宛若航空试飞线上的一颗耀眼的新星,照亮了一方天空;他无怨无悔,将自己有限的生命投身到无限的航空试飞事业中……他就是我国电传型飞机技术发展的推进者,我国新一代自主研制发动机副总设计师,多项重点型号试飞总师——马健。

热爱,事业从这里启航

马健参与过多型国家重点型号研制试飞,主持鉴定试飞的某型飞机曾在天安门广场接受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他是试飞工程师和保障人员最信任的领头人,带领着试飞团队创造了世界纪录。今年4月28日,在陕西省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先进集体表彰会议上,他荣获“2012年陕西省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有人说,他是最儒雅的试飞将领;有人说,他是最严厉的领导;也有人说,他是最勇猛的试飞带头人。马健却说:“我只是一名试飞战士,我热爱试飞事业。”

刚参加工作时,马健认为:学习是工作和生活的重要内容,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的要求,更好地完成工作。因此,他一直坚守在试飞第一线,从事型号试飞和管理工作。从一个懵懵懂懂的学生,历任助理工程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副主任,发动机研究所副所长,多型发动机、飞机研制副总设计师、试飞总师,他不断学习、不断进步,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试飞路。

1983年7月,马健从南京航空学院毕业被分配到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五室从事发动机飞行试验试飞研究工作。刚参加工作的马健深深感觉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和实际工作需要相差很大,对知识的渴望和尽快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促使他像个小学生一样,紧紧跟着师傅学习。那几年,我国的航空工业处在快速发展阶段,马健正好赶上试飞史上有名的“三机定型”,他迅速投身科研试飞中。由于主管的歼7Ⅲ型号需要赴外场试飞,边学边干,在成都与西安两地来回跑,没有时间回家看看。他用自己的热情开启了他的航空之路,也赢得了领导和同事的信任与支持。

责任,创造世界试飞记录

“任务重、困难多、时间紧。”这是业内专家和领导对某型机试飞做出的简单而深刻的评价。

2003年,随着某型发动机试飞工作的启动,马健被委以重任,担任该型发动机副总设计师和试飞总师。整整三年,马健和他的团队创造了又一个奇迹,圆满完成了某型发动机设计定型试飞任务。该型发动机是我国自行研制的新一代发动机,它的研制成功,标志着我国航空发动机的研制能力和水平跃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同时在整个定型试飞过程未发生重大安全事故,创造了世界大推力发动机定型史上不损失飞机的纪录,这在中外航空史上也是罕见的。

马健说过,做人要谦逊,做事要负责。“要么不干,要干就最大限度地干好!”他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从发动机试飞立项的那一刻起他的心就与型号紧紧地连在了一起。由于是新型发动机,开始试飞后,各类问题积聚,甚至发生等级事故。很多业内人士都对该发动机表示疑问,甚至有人认为,发动机不行了!总设计单位压力很大。马健顶住压力经过认真分析,冷静地提出:“新研发动机在试飞到六七十架次时,小问题多是正常的,在出现的问题中没有颠覆性问题,不会影响发动机的定型”。随后,他带领试飞团队坚持与参试单位一起在试飞的间隙,多方考证,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取得了一致认识:“新发动机在试飞中,特别是在调整试飞中出现问题较多是正常现象,一类是属于技术问题,另一类是属于生产质量问题,与技术相关的问题大多是涉及主辅匹配和对调节规律缺乏认识所致,通过技术攻关,采取适当措施是完全能够克服和解决的。不存在颠复性问题。”他的看法很快得到上级领导和专家的肯定,大大提高了整个研制战线的信心。随后,他被空军和集团公司联合聘任为某型发动机研制专家组专家,在整个发动机的研制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年的时间里,他多次担任攻关组组长,带领试飞团队发扬试飞精神,转战祖国大江南北、克服严寒酷暑高原缺氧等困难,不分白天黑夜,坚持问题不隔夜,不断推进型号进度,提出多项技术创新。首次在发动机定型试飞中组织完成“试验设计”技术,减少了试飞架次,大大提高了试飞效率和质量;有效解决了空中“异常响声”、起动过程由于小发提前脱开造成大发无法起动等技术难题;坚持用测试参数说话,做到飞行实时监测监控,为许多问题的正确判断提供了依据;通过修改综调的相关参数,解决了高空小表速的转速摆动故障……

发动机的起动问题是发动机试飞中最大的拦路虎。在发动机地面起动试飞中,发生了当起动机工作约30秒之后发动机提前启动不起来的紧急问题。但这种故障发生的概率较大,有的人主张先把这个问题放下。马健坚持质量问题不容忽视,及时向上级领导作了汇报,决定暂停飞行,集中力量组织攻关排故。他带领着课题团队连夜开展分析故障会,画出故障分析“树”,然后利用排除法,逐个排除,很快制订出有关电路、油路、机路、气路方面的综合排查方案。经过多次反复试验、细致排查,终于发现尾气的倒流是引起小发提前脱开的直接原因,也与小发功率偏低,发动机本身跟随性较差有一定关系。针对故障的原因,他又迅速带领攻关组提出解决措施,终于圆满解决了此次突发问题。

各种各样的问题、难点就这样在马健的手中化为一次次的动力,推动着发动机定型工作的顺利进行,最终按定型试飞大纲要求完整无缺地完成了全部试飞内容,实现了发动机的定型。而马健对试飞孜孜不倦的追求,对工作的精益求精和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也使他赢得了行业的认可,该型发动机研制荣获国防科工委二等功,马健荣获中航工业“航空报国金奖”荣誉称号。

激情,承接新的试飞使命

发动机定型试飞任务的征尘尚未洗尽,新一代飞机设计定型试飞任务又摆在了他的案头。在新的起点中,马健作为某型系列飞机副总设计师、试飞总师,在挑战面前义无反顾、满怀激情。

要管理好一支试飞精英队伍,并成功运作,无疑需要一位关键的“领航者”,他必须要拥有强烈的责任心,具有权威的理论支撑、高超的组织指挥与管理能力以及创新思维,并能带领团队圆满完成任务。马健,就是这样一位“领航者”。

在某型系列飞机的试飞中,他将自己多年的试飞管理经验进行,总结,根据飞机其设计思想先进、实现技术复杂、创新项目多的特点,以全新的理念进行总体规划,提出了运用“整合试飞”的新概念,提高试飞综合效益的总体思路,完善了试飞总体设计、飞机新系统试飞设计、试飞实施工程管理、试飞测试与评判、飞机及机载系统“四性”评估。在试飞项目策划中,创新提出先在他机上进行发动机的设计定型试飞,化解了新机平台上同时进行发动机和飞机其他科目试飞的矛盾,规避了由于发动机故障等原因的停飞影响整个飞机定型进程的风险;面对飞机配置的新型雷达技术新、功能全、性能先进,考核难度大,试飞架次多、周期长的特点,提出在某型电子试验机上先期开展雷达试飞,避免因装机设备故障对试飞周期的影响。在型号管理效率提升上,组织科研人员创新设计了某型型号试飞管理系统,将试飞需要的各种资料信息、试飞大纲等各种工作文件、试飞架次/时间统计等各种结果信息集成到公共平台上,保障了型号任务的及时跟进,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和任务实施监控能力。在试飞科目合理管理上,创新提出对进行动作分解和综合,实现量化控制和管理,将大纲里的试飞科目按飞机状态、高度速度等条件分解成一个个可独立执行的操作动作,在编制试飞任务单时,将相同条件的动作编制在同一任务单执行,实现了跨飞机、跨专业的高度综合试飞,根据完成动作数量占总体分解规划出的动作的比例,实现试飞任务执行情况的量化管理和控制。

马健觉得,试飞工作就像带兵打仗,就得激情洋溢,乐于责任;敢管敢为,胜于精细;攻坚克难,立于创新。记不清多少个夜晚,在办公室、试验场,一份份技术文件、一个个任务计划在他手中诞生、完善;记不清多少次原本应与家人在一起的佳节里,他却在试验现场带领大家,热火朝天地完成着一项项任务……在他的带领下,试飞团队克服诸多困难,努力完成试验机改装。这是国内涵盖飞机部件最多、最全,载荷谱实测改装规模最大,测量剖面最多、安装应变最多的一次,也是国内第一次不进行架内改装的尝试。

某型系列飞机试飞时间紧、任务重,马健的担子更重了,为全面优质完成各项试飞任务,他以身作则,带领试飞团队满腔热情的投入到新机的试飞中。“5+2”、“白+黑”的工作模式已经成为他和试飞团队的自觉行为。到2006年初,经过前期精心维护、改装,几架飞机基本上都处于可飞状态,他提出了“决战决胜”的口号,制订了详细的试飞计划,协调好各方面的资源保证,量化试飞科目,明析试飞项目进展,坚持不放过一个可飞小时,带领着试飞团队精神饱满地投入了大强度试飞,使每年年初的试飞淡季度成了旺季,来了个开门红,并创下了一个试飞架次配合三批目标机的纪录。

曾经,在国家航空系统还未全面发展的那些年,与马健一起来的许多同事耐不住寂寞,纷纷离开。更有知名企业要高薪聘请他,他却不心动:“我爱这份工作,更爱试飞事业”。如今作为试飞业内知名的专家,马健用他对事业的执着赢得了军方、上级部门和同事的认可,荣获政府特殊津贴、国资委“中央企业先进职工”荣誉称号、新中国航空工业创建60周年”航空报国突出贡献奖”等多项荣誉。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时刻以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他认为,在科技创新日益激烈的今天,只有不断学习,随时关注世界航空发展,才能跟上时代,做时代的弄潮儿,才能更好的为我国航空工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

三十年,人生能有几回搏?马健用他青春无悔的追求践行了一个试飞工程师最普通的梦想——航空报国。三十年的风雨征程,三十年的蓝天翱翔,带走的是泪水与欢笑,留下的是一行闪光的足迹。 (贺丽)

今年“五一”前夕,马健荣获陕西省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马健在外场试飞时留影

上篇:一语中的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12/6/2012060604-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12-06/06/165391.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